吳蔚起來時家里就剩下自己了,炕桌上有一張繡娘留下的字條,說是帶著柳老夫人到地里去看看,想想辦法。
吳蔚吃過早飯先去了一趟后山的山洞,由于冰塊的數量很多,形成了冷庫效應,加之山洞被風,陽光也射不進來,所以冰塊保存完好,絲毫沒有融化的跡象,吳蔚找了幾張沒用上的草席,掛在了洞口的木樁上,算是又給山洞加了一層保護措施。
之后吳蔚去了一趟地窖,把家底兒清點了一遍,算上給東方瑞留下的跑路費和繡娘的分家費,有小二百兩銀子,在張家村這樣的地方,吳蔚和繡娘的家底兒能排上正數的了,吳蔚卻并不樂觀。
天災之后便是人禍,她們家一家三口都是外來戶,而且算得上是村里的富戶,太平時節相安無事,一旦天災爆發,保不齊會發生什么,要盡快想到一個穩妥的辦法才行。
吳蔚拿出紙筆算了一筆賬,按照今年本地的糧價算,一石大米需要白銀三兩,粗糧的價格要低一些,不同的粗糧價格不同,買最便宜的粗糧一石差不多也要一兩銀子。
問題是斗也好,石也好,都是容積單位而非重量單位,粗糧的單體體積比白米要大,折合成市斤,一石粗糧并不比一石米多多少,不過粗糧耐消化倒是事實。
就按照一石大米一百二十斤,一石粗糧一百斤算的話,一家三口一年就要吃掉兩石的糧食才夠。
目前吳蔚手上的銀子,買最便宜的粗糧,講講價,最多也就是二百石,在不被搶,不的前提下,能救活三百人左右,張水生曾說過,張家村有幾百戶,上千口人。
更別提整個清廬縣,還有隔壁的清河縣了。
杯水車薪
自己這點銀子,待到天災爆發,每天施粥都堅持不了多久。
正在吳蔚咬著筆頭犯難時,柳老夫人和繡娘回來了,吳蔚也不想隱瞞,什么金葉子,銀錠子,散碎銀子就擺在炕上。
繡娘和柳老夫人一進屋,都嚇了一跳,柳老夫人更是吃驚不已,她知道吳蔚的家底兒不薄,卻也沒想到有這么多,居然還有金子
“蔚蔚,出什么事兒了”怎么把家底兒都翻出來了
柳老夫人見狀要走,卻被吳蔚叫住了“柳嬸兒,您坐吧。”
柳老夫人這才搭著炕沿坐下了,掃了幾眼錢堆,卻沒碰一下。
“我算了一筆賬,咱們這些錢只夠買二百石的糧食,自己吃是足夠了,想要救人卻是杯水車薪,田里怎么樣,想到辦法了嗎”吳蔚問。
繡娘和柳老夫人對視一眼,搖了搖頭,答道“我娘這回專門又去嘗了土,可能是這陣子也沒下雨的緣故,雖然李大姐一家挑水澆了田,情況也不好,到了秋天或許收不來什么糧食。”
吳蔚寬慰道“咱家是山田,山田土薄,本來就不能和山下的沃田比,你也別太放
在心上了,
heiheirdquo
dquo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