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宜王的母親在宮中并不得寵,外祖家的身份也不高,所以在宮中一直都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皇子。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太子才會放心與他相交,這種情況在有了四皇子以后,尤為明顯。
四皇子頗得皇帝和皇后的寵愛,性子又乖巧,分走了許多本應屬于太子的關懷,有了對比,太子便愈發珍視高衡這個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弟弟。
到了六皇子高行出生之時,前面幾個皇子都已長大了,年齡相差太多,自然也就不會有太深刻的感情。
民間盛傳太子和四皇子乃一母所生,感情甚篤,事實卻并非如此。
這一點,就連一些皇室的晚輩也是不知情的,比如高寧雪,她就覺得太子與四皇子的感情很好。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宜王的勢力能遍布四海,宜王能取得舶來司的賬目,大半要得益于昔日藏在太子庇護下的積累。
朝廷對東方瑞頒布了開朝以來最高規格的海捕公文,人人都說是因為先皇疼愛四皇子,太子也與四皇子兄弟情深的緣故。
也就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道內情因為四皇子死在了太子妃舉辦的雅集之上,事關一國儲君的名譽
也是因為這件事,太后和皇帝母子之間,埋下了間隙。
對于四皇子的死,從前的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心中一直有一個猜疑。
只是這個猜疑,隨著高律的登基,不得不變成一段皇室辛秘。
關于這個猜疑。
太后清楚,皇帝高律的心中也清楚,或許宜王也清楚。
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保持了沉默,而且并不想讓任何人看穿,戳破,這層“清楚”
。
偏偏宣王高行,病急亂投醫,火急火燎地跑到太后面前去認錯,險些戳破這層窗戶紙。
皇帝淡淡地看了宜王一眼,目光中不帶一絲情緒。
宜王撥弄拇指上的陽綠翡翠扳指,半轉過身子,慵懶地說道“發誓要是有用的話,這天下哪里還有那么多的背信棄義之輩”
高律淡然收回目光,似乎并不想參與到二弟和六弟的紛爭之中。
兄友弟恭,是高律一直想維系的體面。
“二哥,你這話是什么意思你覺得是我包庇了東方瑞”
“這話我可沒說過,六弟急什么呢”
“你何必拿話刺我東方瑞在刑州被抓,就一定是我的過錯嗎那朝廷之前通緝了她一年多也沒把她抓住,刑部,大理寺還有各地的府衙是不是都該抓起來審一審”高行氣憤地說道。
“六弟,這件事不是你我一個藩王該關心的問題。”
高行也自覺
失言,
偷瞄了高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