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秋壽誕后的第十五日,刑部尚書蕭盛,被任命為治洪欽差大臣,與宜王高衡,戶部員外郎,工部侍郎,大司農,攜糧食十萬擔,白銀五萬兩,三千兵甲,兩千工匠,火速馳援泰州。
蕭盛被賜尚方寶劍,尚方寶劍如天子親臨,可下斬刁民盜匪,上誅貪官亂臣。
宜王高衡,則得到了一封明黃卷軸,上面蓋了傳國玉璽,內容是宜王治下兵馬,暫出泰州,與當地軍民共治水患。
而此次治理水患的人選,是平燕王老千歲向皇帝建議的。
蕭盛自不必說,他是皇帝信任的心腹重臣,出身尊貴,能文能武,但平燕王老千歲舉薦蕭盛的理由是蕭盛曾經陪著高寧雪去過泰州,并在泰州住了一段時日,比起其他有資歷挑起治水重擔的大臣,蕭盛對泰州多了一份熟悉。
另外,大司農,戶部員外郎,工部侍郎,也都是泰州出身,世代生活居住在泰州,十年寒窗,一朝及第后才搬到京城居住,這幾位對泰州的情況了若指掌,對協助治水也很大的優勢。
因為平燕王老千歲如今已經將封地遷到了京畿,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后繼無人,皇帝高律還在朝廷上表彰了平燕王老千歲舉賢不避親,國之柱石。
就在蕭盛和宜王等人離京的第三天,泰州水患的消息了傳遍了京城,這夜,有人在街上免費發放祈愿天燈,請全城百姓一起給泰州祈福。
每一個天燈上,都被寫了一個大大的“泰”字。
到了夜里,數不清的祈愿天燈緩緩飄到空中,京城的上空明亮極了。
久居深宮的太后在壽安宮的院子里,看到了這漫天的天燈,她突然對服侍在身旁的一眾宮婢說道“哀家想一個人靜靜,你們都退下吧。”
“是。”
太后仰頭望著天燈,竟緩緩地流出淚來。
口中低聲呢喃道“忀兒,是你在責怪母后嗎一個旁支家的晚輩,都愿意為你這位四叔盡一份心力,可母后卻明知道你含冤而死,卻不能為你主持公道,忀兒,母后的忀兒”
這幾日,吳蔚一直躲在高寧雪的縣主府反復演算,吳蔚算出熱氣球的球體半徑最小不能低于八米,如此熱氣球的球體容積就不低于兩千立方米,根據公式吳蔚算出這個排量的熱氣球,載重量在兩千五百公斤以上,算上熱氣球的自重,燃料的重量,搭載吳蔚,高寧雪和東方瑞三個成年女子,綽綽有余。
乘坐熱氣球逃出京城一段距離,所需的燃料吳蔚也算了出來,不過吳蔚還需要設計一個調節火焰大小的閥門,確保她們三個最后的落地是慢慢降下,而不是“嗖”的一聲摔下來。
吳蔚已經連續好幾天沒有睡夠兩個時辰了,她恨自己當初的地理沒有學好,不然還可以大致推算出行刑日的風向,不過轉念一想自己也不知道梁朝京城的維度,還是算了吧。
與其將命運交給風向,還不如自己動手,看看能不能做出一個改變航向的裝置。
吳蔚的桌上羅了厚厚一沓演算紙,還有一些廢稿,被吳蔚丟在了銅盆里,這些東西都是絕密,吳蔚打算收集起來,統一由自己親手銷毀。
“篤篤篤”敲門的聲音傳來,吳蔚頭也不抬地說道“放門口就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