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吳蔚又叫上了李大姐和小梅以及大丫,四個人拿著采購清單出門去了。
直到馬車被塞得滿滿當當,吳蔚才帶著幾個人回來,吳蔚今日帶的銀子不夠,好些東西還是記賬的。
回到成衣鋪,吳蔚將馬車里一半兒的物資卸了下來,給所有的伙計,繡娘們各自分了一份,剩下的放到了成衣鋪的庫房里,另外一半吳蔚則拉回到了米莊,給伙計們分了,并將告示交給掌柜的,讓他找個地方貼起來,每日帶著伙計們念。
隔壁的榨油坊沒開門,大概是酒席還沒散的緣故,不過也不要緊,兩家人住在一起,張水生家的那一份由吳蔚親自準備。
吳蔚并不打算停下,她找了兩包銀子分別交給小梅和李大姐,對她們說道“按照我剛才采買的那些,你們兵分兩路,趕著米莊里的兩輛馬車出去,繼續采購,一直到銀子花完,或者宵禁之前再停。用不了多久宜王殿下就會有動作,等到宜王殿下出手,這些東西怕是很難買到了,辛苦你們了,我還有別的事兒要做。”
小梅的李大姐鄭重地點了點頭,各自趕上馬車,離開了。
李大姐雖然沒趕過馬車,但是吳蔚進大牢的那些日子,她時常趕著牛車去看吳蔚,積累了一些趕車的經驗。
吳蔚則是背上了竹筐,戴上面巾往泰州最大的藥鋪去了。
進了藥鋪,吳蔚點名要見首席郎中,從內堂走出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吳蔚不記得對方,但對方一眼就認出了吳蔚。這名郎中今日也在城外,和一眾郎中站在一起。
郎中將吳蔚請到內堂,開門見山地問道“吳姑娘,所謂何事”
“老先生,我今日來是想開幾副能提升陽氣,固本強身的藥,若是能對抗時疫,就再好不過了。”
在這個時代的中醫理念中,所謂的“陽氣”其實和藍星所描述的“抵抗力”差不多,吳蔚讀過幾本梁朝的醫書,這里的中醫普遍認為,這世間許多的病都是因為自身“陽氣”不足,才讓邪氣有機可乘。
反正不管對不對,吳蔚是這樣理解的。
郎中捋了捋胡須,心中也在權衡,因為今日宜王下了命令,要求城中所有藥鋪廣囤貨,少賣貨,特別是大宗采購草藥的生意,一律不許接,隨時等待王府的命令。
見郎中許久不語,吳蔚心下了然,從懷里掏出了宜王給的令牌,說道“還請先生行個方便,該付的診金,開藥的銀錢,我會一分不少的給您。”
時疫爆發之前,每一刻都彌足珍貴,吳蔚用起“特權”來一點兒都不手軟。
郎中點了點頭,說道“老夫知道一副古方,正好是吳姑娘所需。”說完便提筆蘸墨,洋洋灑灑地在紙上寫了一個方子。
吳蔚當場要了五十副,這副草藥里面有幾位名貴的藥材,在藍星也是享有美名的,價格自然不便宜,五十副藥直接花去了一百五十兩
吳蔚的銀子又不夠了,只得約定好明日再把銀子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