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示對宜王殿下的敬重,兩家人全部換上了一套全新的衣裳,吳蔚攜柳翠微上了王府寬敞的馬車,張水生則趕著家里的馬車跟在后面。
吳蔚的新宅距離宜王府很近,只隔了二條街,步行一炷香,騎馬只需一盞茶的功夫就到了。
宜王府周邊住的人非富即貴,大都是宜王府的幕僚或者官府的人,是以這片的宅子氣派非常,巡邏和安保也非常好。
雖然吳蔚住的地方也曾經是顯赫人家才住得起的,但隨著平燕王老千歲的遷番,那片宅子也透出陣陣清冷破舊,全然不似這邊這樣繁華又充滿了生機。
吳蔚和柳翠微坐的是王府的馬車,還有大批侍衛隨行,馬車經過的地方街上的路人全部都向兩旁退去,給馬車讓出足夠寬敞的路,一路上暢通無阻,很快就到了新宅所在。
宅子上已經掛上了全新的牌匾,上書“吳宅”兩個斗大的字,匾額的一角還落了宜王府的大印,證明了這座宅子乃是宜王所賜。
這宅子是早就建好的,只是宜王一直留在手里,并沒有賞賜給任何人。吳蔚雖是這宅子的第一任主人,但宅內無論是院內院外,陳設布置一應俱全,隨時都可以搬進去了。
一進門便是兩人多高的一方影壁,上面雕刻著翠竹松柏,堅韌挺拔。
吳蔚與柳翠微攜手跟在新宅管家身后,其余人則跟在她二人身后,聽著管家的講述,欣賞著宅院。
繞過影壁,映入眼簾的便是前院的一個小花園,花壇設在院子的正中間,可惜寒冬時節百花凋零,花壇里也光禿禿的。
在院子的東南角則立了幾座假山,整個前院鋪設了大量的鵝卵石,以花壇為中心,用石板鋪設出了十字路,連著東西南北。
張老夫人見了,暗中扯了扯柳老夫人的胳膊,伏在柳老夫人的耳邊低聲說道“好像和原來的宅子差不多大,只是這前院鋪成這樣著實可惜了。應該將石子兒都鏟了,犁成田壟才好,弄成個小菜園子,平日里也能吃些新鮮的菜,多好。”
柳老夫人贊同地點了點頭。
倒不是她們兩個老的喧賓奪主,而是以她們的眼界和立場,發自內心地替吳蔚著想。在她們看來,這些個假山啊,花草的,都是些只能看,不能吃也沒有用的東西,遠不如種一院子的菜,隨時能吃到新鮮蔬菜來的實在。
柳二娘子聽到了自家婆婆的話,連忙勸道“娘,咱們看看就成了,宜王殿下還能餓到蔚蔚嗎”
張老夫人點了點頭,也不再說了。
所有的人都認為,吳蔚這次遷居,不會再帶上他們了。
正所謂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
這一路上吳蔚已經為他們兩家人付出很多了,如今這宅子是宜王殿下賞賜的,門口掛著吳宅的匾額,就算吳蔚還邀請他們,他們也不能再跟來了。
哪怕是同根生的一對親兄弟,兄弟兩個發展到這般,天下地下的地步,也是該分家的時候了,更何況他們
兩家與吳蔚連半點血親都沒有呢
前院的第一排屋子是前廳,是會客的地方,前廳東西兩側是兩個耳房,結構和吳蔚的宅子是一樣的,穿過前廳來到中庭,吳蔚和柳翠微雙雙停下腳步。
只見一隊丫鬟婆子,連著一隊家丁,加在一起足有二二十人,齊齊跪在地上,見管家來了,齊聲參拜道“見過家主。”
管家適時朝吳蔚行了個禮,笑道小姐,這些人的身契都在您的手上,他們是生是死,全憑小姐您的一句話。v”
“讓他們都起來吧,他們的名字我會一個一個慢慢記下,今日暫不訓話,讓他們該做什么就回去做什么。”
“是。”管家轉過身朝眾人擺了擺手,說道“沒聽到小姐說的嗎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