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吳蔚教給孫秋霜和柳正善的這一囑咐,并非藍星法醫的要義,但卻是梁朝仵作必須要注意的事項。
時代不同,風俗觀念不同,人們對待死者遺體的態度也不同,吳蔚雖然將解剖的知識教給了二人,但是并不希望他們小小年紀,被卷入是非的漩渦之中。
所以才給二人定下了一條規矩不到萬不得已,不動用解剖刀。
盡量用強大的理論知識,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從死者的體表上追查到足夠多的信息。
郭某的死因,吳蔚心中已有了判斷,動用解剖刀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便將兩個孩子也帶來了。
上了馬車后,吳蔚坐到了李師爺的身邊,兩個孩子坐在對面,對于吳蔚三人的行頭,李師爺很是好奇,但他瞬間就想起了吳蔚曾經的話,她說她是梁朝第一位女仵作。便沒有出言詢問。
吳蔚不著痕跡地觀察著兩個孩子的表現,見二人多少都帶著一絲興奮和激動,同時也能看出一些不安和害怕,但都將各自的情緒克制的很好,至少沒有言語上表露出來,吳蔚對二人的表現,基本還是滿意的。
繡娘閣離縣衙并不遠,左不過一箭之地,剛上了馬車沒多久,就到了。
繡娘閣外聚集了不少工匠,有看熱鬧的,還有聚在一起不知說什么的,還有幾個手持白布,似乎是想給郭某收尸的。
吳蔚掃視一圈,便目不斜視地帶著師爺和兩個孩子朝繡娘閣走去。
整個建筑已經完成了一半兒,街邊堆放了一排草垛子,旁邊放著大量的建筑材料。
趙捕頭見吳蔚來了,親自帶著兩名衙役為四人開路,眾人一看是知縣大老爺來了,紛紛讓出了一條通道。
現場已經拉起了警戒線,一班衙役守在門口,連刀頭也來了。
吳蔚問道“現場沒有被破壞吧”
趙捕頭搖了搖頭,說道“有幾個工匠拉來了云梯,想把死者放下來,安置到棺材里,被小人嚴厲制止了。”
吳蔚帶著眾人進了繡娘閣,屋內的光線很差,因為二樓掛了許多黑色的紗布,想來是為工匠遮擋陽光所布置的,吳蔚掃視一周,又抬眼看了看尚被掉在梁上的郭某,說道“架云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