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迎圣旨與眾不同,小皇帝派遣了一支純粹的禮儀小隊,除了尋常的護衛外沒有任何西局成員,保管旨意的禮官和太監也不是什么出名的人,他們戰戰兢兢地帶來了兩份圣旨,指明交給麒麟衛指揮使和幽薊臺戚燕衡。
指明給戚氏的圣旨也被遞到了幽薊臺里,一通云遮霧繞,護送的官員還沒反應過來,儀式便已經結束。
而鑒于麒麟衛還是朝廷鷹犬,繆宣只能老老實實設立香案叩接圣旨,旨意內容相當簡單,大概能概括為兩點,其一,早日結束遼東王滅門案,不論結果,速速歸京;其二,護送戚氏嫡子進京。
自蘭氏滅門以來,皇室就把渴求的目光投向了幽薊臺,幾乎每年都會邀請戚氏上京,雖然總是被婉拒,但還是一派求賢若渴的模樣。
從這道旨意來看,小皇帝似乎繼承了他亡父的意志,只是這一次他沒有客氣地向整個幽薊臺提出邀請,而是相對強硬地要求戚忍冬上京求學。
而對于這樣的旨意,戚燕衡竟然答應了。
繆宣在短暫的錯愕后才反應過來遼東王已死,戚燕衡需要找到新的破局方法,恰好皇室也禮遇戚氏,因此在撕破臉之前,戚忍冬的南下就成了一個契機。
但這其中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即便礙于盟約,皇室不能真的對三大家族的子弟如何,可戚忍冬的處境幾乎等同于質子,他是戚燕衡唯一的孩子,沒有可替代性
這么多年了,為什么戚燕衡不再續娶,也沒有第二個孩子呢
這是許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而答案很簡單,因為戚氏的嫡系,幾乎已經喪失了擁有下一代的可能。
子嗣危機不僅僅是皇室的難題,同時也是三大家族的困境,沈氏隱居,于是一代不如一代,如今與普通人無異;蘭氏滅門,但在滅門前,算上嫡支旁系這數十個家庭,幾乎沒有新生兒,即便有,那也需要母親付出巨大的代價。
蘭宣的生母沈瑯便是如此,她是百年一遇的天才,是沈氏落沒后難得的杰出子輩,要知道三大家族最講究的婚姻之道就是匹配,沈瑯能和繼承蘭氏的宗子聯姻,她的天賦與實力可見一斑。
這樣武功高強的好手必然擁有著強橫的內力與身軀,即便是身受重傷也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恢復,可為了孕育下一代,沈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幾乎耗空了體內生機后才咬牙闖過了分娩大關,但從此也頑疾纏身,英年早逝。
就連沈瑯這樣的高手都孕育得如此艱難,那就更別提戚忍冬的母親了,當年戚燕衡在長輩的安排下成婚時,小夫妻都就只十五六歲的光景,戚夫人是戚家收養的女兒,同樣天資超凡,武藝高強,但自她懷上孩子后就迅速衰弱,勉強支撐到分娩,最后不幸血崩而亡。
當時的戚燕衡無法忤逆長老們的要求,娶了一直以來當成妹妹的女孩兒,這對小夫妻在懵懂中成婚,也許都還未想清楚未來的道路呢,就又稀里糊涂地有了孩子,眼見這新生兒不受控制地汲取著母親的性命,少年戚燕衡當然主張流掉孩子,保護母親,可
在這偌大的戚氏里,會這么想的竟只有他一個。
收養的孤女怎么能和未來的嫡子相比呢不僅是家族長老,就連戚燕衡的妹妹兼妻子也是這么認為的,在戚燕衡被送到沈氏隱島潛修時,這個可憐的小少女早在潛移默化中被戚氏馴養,她堅定地渴望著為戚氏嫡脈生下孩子,不計代價,哪怕獻出性命。
在最后,這孩子到底是健康地誕生了,但他的年輕的小母親卻形銷骨立,在血流不止的痛苦中,死在了戚燕衡的懷里。
繆宣沒有見到這一幕,等他趕到遼東時也只來得及參加葬禮,但他卻親眼見證了戚氏長老在葬禮上催婚鰥夫的陰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