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下來,李沐再從庶妃中找出幾個家世合適的來湊數即可,到時候等康熙帝第二次大封,那郭絡羅氏便可提攜為妃,從庶妃中找出來湊數的也為妃,這四妃便湊齊了,而貴妃之位有一個鈕祜祿妃占據就行,不必將數量湊滿。
至于在原先的康熙早期的那幾個七嬪,拋開原先那會升妃的幾個嬪位,李沐自覺這次有她在,那些突然沒了蹤影的嬪位還會好好活躍在這世間,絕不給那些生養諸多子嗣的包衣妃子上位的機會。
在一個月后,那些秀女被仔細查過規矩禮節,毫無問題后便正式冊封為妃了。
圣旨下達時,那些庶妃好似察覺到自己受到的威脅,一個個聚在鐘粹宮里,面露蒼白之色。
等圣旨下達后,有奴才向她們稟告這次封位之事,鈕祜祿妃被封為貴妃,無封號,貴妃位還剩一個。
四大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侄女葉赫納喇氏被封為謹妃,為四妃之首,其次是太子太保米思翰之女靖妃富察氏,同樣為四妃之一,四妃之位還空兩個。
六嬪倒是全都占滿了,貴妃鈕祜祿氏的妹妹小鈕祜祿氏被封為溫嬪,為六嬪之首,安親王岳樂的女婿和碩額駙明尚的親姐姐郭絡羅氏為儀嬪,為六嬪之二,享嬪位待遇的庶妃博爾濟吉特氏也落實了嬪位的身份,為宣嬪,六嬪之三。
剩下的都是宮里面的庶妃了,有原先的庶妃李氏受封為安嬪,為六嬪之四,李氏是漢軍正藍旗人氏,為總兵官剛阿泰侄女,是庶妃中數一數二娘家背景厚的妃子了,被封為嬪位無可厚非,而六嬪之五為庶妃王佳氏,王佳氏為護軍參領華善之女,為滿洲鑲紅旗人氏,被封為敬嬪。
六嬪之末便讓那庶妃赫舍里氏當得,為僖嬪,赫舍里氏本是大族,如今被廢后之事弄得人仰馬翻,族不成族,這庶妃赫舍里氏離廢后那一脈不是很近,倒是能提一提身份以表皇帝的態度,皇帝并非存心打壓赫舍里氏的族人,而是專門打壓廢后那一脈的赫舍里氏。
而生養過子嗣的庶妃都被封為貴人,沒有生養子嗣的要不為常在,要不為答應,還有皇家沒有一點恩封的,就繼續為庶妃。
如此結果,便跟李沐當初計劃的別無二致了。
但聽在那些庶妃耳中,便是一個極其不好的結果了,那能為一宮主位的嬪位都被占滿了,她們今后還有什么晉升的可能,就算四妃之二還空著,貴妃之位也還有一個,那也輪不到她們來當,她們唯一能觸及的只有那嬪位,等得到了嬪位再慢慢往上升。
只是帝后的這一安排徹底將她們往上走的路給堵住了,除非那些高位妃子死絕,或是那些高位妃子往前晉升了,她們才有可能觸及嬪位。
除了那幾個被封為嬪位的庶妃,其他庶妃的臉色都極其難看。
她們都被寄托了家族的重望,她們家族要不是包衣家族,要不就是家底極薄的旗人家族,家族培養她們這些女兒就是為了爭奪皇上寵愛、懷上皇上孩子,好借生養子嗣的功勞往上晉位,提攜家族,若是她們沒了被提攜的可能,家族還會助她們一臂之力嗎,或者說她們要是不能提攜家族,那家族培養她們的意義何在。
安嬪等人看著那些妃子難看的臉色,撇了撇嘴,轉眼便消失在這些人面前,左右今后她們的位份都跟這些妃子不一樣了,她們能被稱一聲娘娘,但這些宮妃只是被小主、小主的叫著,何必還跟這些人湊成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