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陽已經六歲半了,養也養不熟,到哪兒都是個拖油瓶,平常看他可憐給一口飯可以,收養他,村里卻是沒誰愿意的,而且他們跟江凱非親非故的,平白給人家養兒子,也很沒道理,但江娟是江陽的姑姑,雖說江陽是撿來的,但戶口也上在江凱名下了,于情于理,江娟都該照顧他。
江陽那時候并不懂村里人的心思,只是聽幾個熟悉的叔嬸讓他叫對方姑姑,他就怯生生地上前叫了一聲。
江娟冷漠地看他一眼,沒有應,像是沒看見他似的,徑直走了過去。
小孩子是很敏感的,即便江陽還什么都不懂,但他也懵懵懂懂地感覺到一點,姑姑似乎并不喜歡他,所以之后,他也沒再往江娟面前湊。
晚上,村里其他人都離開了,靈堂里只剩江陽和江娟,江娟回來至今,沒有為江凱落一滴淚,甚至沒有任何悲傷的情緒,她此刻獨自站在靈臺前,對著江凱的照片面無表情,一言不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時候是冬天,前天又剛下過雨,江娟一路從外地趕來,鞋子沾的都是泥,內里也被泥水浸透了,被凍得幾近麻木,但突然的,她感覺到一股暖意,低下頭,就看到江陽端著一個取暖用的炭火盆,放到她旁邊后,又立刻離遠了一點,像是不太敢靠近她。
寂靜中,鞋子上結冰的泥水在悄悄融化,江娟突然開口,語氣直白又冷漠。
她對江陽,一個只有六歲大的孩子說“我不是你姑姑,你是江凱撿來的,我們沒有血緣關系。”
她停頓了片刻,又說“江
凱是個人渣,
,
就算你是這個人渣親生的種,我們也沒有任何關系。”
“我不是你姑姑。”她重復道。
江陽那時還不太能理解江娟的話,但他感覺到了對方的冷漠和厭惡,他縮在墻角,訥訥地應了一聲。
“其實姑姑她只是嘴上說得絕情,后來葬禮結束,她還是把我帶去城里了。”江陽說,“姑姑那時候也成家了,在東海市買了房子,還有個兒子,比我小一歲,在那之后,我就跟他們一家住在一起。”
江娟家并不富裕,她和姑父兩人都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房子也很小,只有兩間臥室,夫妻兩一間,表弟周宇一間,江陽來后,就在周宇的屋子里給他支了張小床,小到連翻身都困難。
但江陽其實也并不總睡那張床,因為他大部分時候都住在學校。
江陽剛到城里來,江娟就給他聯系上了一個小學,送他去讀,雖然那時候并不是招生季,第一學期都要結束了,但江娟送禮托關系,還是把江陽塞了進去,讓江陽不落后同齡的孩子太多。
那是個寄宿制小學,江陽從那時候開始住校,初中高中也是,只有假期時會回到姑姑家中,而他每每回去,總能在房間里聽到姑姑和姑父在客廳中的爭吵,爭吵的原因也一直都是同一個,因為他。
“姑父一開始就不同意收養我,是我姑姑一意孤行把我帶回來的,她說我的食宿和學費都由她出,不用姑父管,但姑父說她的錢也是家里的錢,最后還是他們家出錢,他們因為這個經常吵架,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