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實其實與幾人并不熟識,是他在西州呆了一段時間,也明白了云舒治理西州的理念,覺得云舒需要這樣的人才,所以才舉薦了這幾人。
第一個人名叫莊農,曾在司農監當了二十多年差,只是他的官職一直很低,成天與農戶打交。由于不懂得如何鉆營,二十多年過去了,屁股底下的位置,都沒有挪動半分。
而邊實舉薦他,是因為他曾經向上獻了的麥的改良種,使得京都那片的小麥收成提高了一成有余。
只是礙于各種原因,這一項利民的良種并沒有被全面推廣開來,是邊實一直以來的遺憾。
莊農躬身行禮,身上看不太出來尋常官員的氣質,倒是與尋常老農并無太大差別。
“殿下,草民將麥種也帶來了。”
云舒自然驚喜,沒人比他更知道種子改良的重要性了。
這年頭的人,只知道將種子種下去,到了秋日收獲后,留下一些種子,來年再種。卻不知道一代代更新迭代后,良種的產量會越來越好,而差的種子只會越來越差。
既然邊實說莊農的麥種可以提高一成有余的收成,那自然比西州當地的種子強得多。
云舒當下就道“莊先生以后任職西州學院農學院的院長,可以自由選擇學生參與學習研究。”
說完后,他又對邊實說道“邊院長,學院那邊要配合莊院長,他要什么你們就什么。”
“對了,還有農學院試驗田的問題。”云舒想了想道“這個試驗田建在學院里不太合適,咱們也沒有這么大的地方。回頭本王讓呂長史那邊給農學院專門劃一塊地,你們想種什么都可以。”
云舒正說著,呂長史也從外面進來了,他一頭霧水道“什么地種什么”
云舒一指有些驚慌局促的莊農,“喏,這是本王剛請來的農學專家莊農院長,你給安排一塊地給人家研究作物。”
西州的民生相關,大部分都要經過呂長史的手,他在聽到夏王殿下和邊院長居然把莊農都給找了來,頓時整個人都興奮了。
呂長史自然
也聽說過莊農此人,但是當初麥種改良并沒有在京都掀起風浪。當時正值京都派系斗爭加劇,有能力說得上話的人,根本沒空在意一顆種子,于是這事后來就這么淡了下來。
呂長史當初也沒想那么多,或者說,當初的他,也對農事不感興趣。
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從來了西州后,特別是跟著殿下的這段時日,呂長史逐漸認識到農學的重要性。
莊稼要想長得好,得要好肥,這個殿下已經做了其中一種肥料。還得科學種植,這個殿下也講了一部分,例如高低作物根據習性可以套種。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種子。種子不好,其他東西再好,也出不了多少產量。
呂長史兩步上前,一把握住莊農粗糙干枯的手,“莊院長,你可是西州的希望呀”
莊農打從出生起,就沒被人這么重視過。
他知道西州學院,這個丁先生在找到他的時候,就已經與他詳細說過了。但是農學院是什么
他現在也是院長了
與莊農的一臉無所適從不同,其他人多少都有些酸意了。
這人明顯就不是做學問的,雖說研究出了麥種,能提高糧食的產量,但怎么就能到學院里當院長呢
他們這些人讀了那么多年圣賢書,自然知道糧食對百姓的重要性,也知道能提高產量的良種有多么重要。但是就如京都的官員覺得政斗更重要一樣,他們也不覺得一個會種地的人,能夠到學院里當老師。
教學生種地,這不是開玩笑嗎
況且邊實之前介紹他們的時候,殿下都沒有給他們直接安排位置,也沒提什么學院院長的事,現在卻給這個人直接提了院長的職,還讓邊實全力配合,甚至還讓呂長史出面劃地。
這待遇,他們可未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