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很明顯就是殿下并不重視他們,而更重視這個種地的。
讀書什么時候,就比種地的地位低了
其中一人道“殿下,西州學院這個農學院是要教學什么種地嗎在下可從未聽說,種地還需要特地入學學習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向周圍的人看去,其他人見他看過來,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真是聞所未聞。”
這下連邊實都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他在西州呆得久了,倒是對官場上那些手段,有些生疏了。這會兒一聽到這幾人搭腔,就知道要壞事了。
然而他還未來得及阻攔,那邊云舒就已經開口說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讀書讀書,難道是只讀書嗎”
“讀書的目的是什么”
見云舒這般問,那些讀了幾十年圣賢書的人,自然不能退讓。他們覺得這是云舒在考驗他們,同時也是讓云舒認識他們價值最好的時機。
他們自然不能說,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去當官。那顯得他們太過俗氣。
“讀圣賢之書,自然是為了明德明理,擇善為之。”
“讀史書,自然是以史為鑒。
heihei
眾人七嘴八舌,云舒聽他們一一說完,點頭道“你們說的都對,但又不全對。”
這些老者還是第一次被這么年輕的后生反駁,頓時臉上有些掛不住,領頭那人道“愿聞其詳。”
只有邊實和呂長史心里一突,這是又到了殿下洗腦時間了。
云舒彈了下衣擺道“自然是要為了華夏之崛起而讀書。”
“何為崛起自然是強大到無人敢侵犯。突勒縷縷侵犯我大雍邊境的時候,你們覺得開心嗎
東北和南邊屢失城池,你們覺得高興嗎
原州百姓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最后被逼得落草為寇,反了朝廷。你們覺得是他們愿意的嗎”
“讀書,是為了對外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內,讓百姓們吃飽穿暖安居樂業,不用每日愁下一頓的糧食在哪里。不讓路有凍死骨的事,在今日再次發生。
這些事情,光讀圣賢書有用嗎
你們讀的書,可以讓百姓可以吃飽,可以讓外族不能入侵嗎”
其他人啞然。
這,他們還真做不到,不止他們做不到,誰也做不到呀。
“讀書是可以明理明德。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古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連溫飽這點都做不到,那我們這條船,注定要翻。
若是不為百姓著想,那你們讀的那些書,也不過是為了自己謀私利,而不是為了百姓謀福祉。”
云舒最后一句詰問,直接讓在座的人紅透了臉,仿佛一只巴掌狠狠地打在了他們的臉上。
他們出身不高,又苦讀圣賢書幾十年,最終的覺悟甚至沒有出身皇家的夏王殿下高。
殿下才是真正將百姓放在第一位的明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