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能說什么呢能把這次蘆笙及蘆笙舞非遺申報的事做成功,比什么都強。
仰亞答應了。
其他的幾個人物,也很快就定了下來。這樣,拍攝也就馬上可以開始了。
今天的拍攝,就從蘆笙舞的起舞起鼓開始
在仰亞他們這個民族,木鼓,是民族的象征。
這個民族,是一個戰爭民族,很早以前,就是因為戰爭,而在戰爭中失敗以后,才形成了長期艱苦的跋涉,也就是漫長的遷徙。
在遷徙的過程,木鼓仍然起到一個號召同族、抵制戰爭、跋涉前進的號令。所以,木鼓,在整個民族長期生活中,已經成為了讓人尊敬、讓人崇拜的神物。所以,直到現在,本民族的各種活動,都還是以木鼓作為號令。
每逢盛大節日跳蘆笙舞,也是村寨里的大事,所以,也必須從鼓開始,這也才和有了起鼓場、起鼓舞。
還好,村寨里的幾個老人,對于這些還稍稍能回憶起來,仰亞也還有一點點印象。
最老的鼓藏堂,是在村子里最高的地方,也就是那一棵高大的楓樹下。原來的鼓藏頭也就是仰亞爺爺的阿爸就是住在那里。今天的拍攝,就從那里開始。
被委任的新的鼓藏頭仰亞老師,重新穿上了大家認為以前鼓藏頭應該穿上的高大雄偉的長衫,并且戴上了帶有長長的牛角的大沿帽。而仰亞本身的身高也是很高的,這一穿上,一個古代帶兵打仗的大將軍的形象就出來了。
還真有那么幾分形象。
新的鼓藏頭家沒有女兒,只有找到一個仰亞家族中的女孩,由她穿上節日的盛裝。
仰亞帶著盛裝女孩,就在那棵大楓樹下擺起了香案,梟梟香煙。仰亞也開始振振有詞地念了起來。
而王波他們的拍攝也從現在開始了。
這是起鼓時,開始的祭祀。也即是喚醒木鼓,告訴祖先,我們又要開始吹蘆笙、跳蘆笙舞了。
祭祀完畢,三通鼓罷,盛裝女孩在鼓藏頭的牽引下,慢慢地來到了起鼓場。
這是位于鼓藏頭家,也就是那棵高大的大楓樹下面的一個不大的平臺。整個平臺成圓形,都用鵝卵石成規律狀鑲嵌而成,表面形成一個鼓面的形狀。看來,這一個村寨,處處與鼓分不開。
所有的人,包括王波他們那些設備都被搬到了這里,這里是今天第二個要拍攝的場景。王波他們也在鼓坪的四周各個適合的位置繼續把他們那些長槍短炮架了起來。
那個用木支架子支起來的木鼓,被放在了起鼓場的中央。
“王波,可以開始了嗎”
“這個,可能有些復雜,可能你們還是要先跳一遍,我們才知道應該怎么拍。”
這樣,穿著盛裝的鼓藏頭又在起鼓場中央的木鼓旁邊,端起了一只大牛角,牛角里倒滿了滿滿的一角酒。
仰亞又默默地念了些什么。
最后,他舉起牛角,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后噴在了木鼓上面。這樣重復了三次。然后從旁邊人手中接過鼓槌咚咚咚三聲鼓響。旁邊的蘆笙手接著鼓聲,開始吹起了蘆笙。
蘆笙吹起后,鼓藏頭家的女孩,走到了中央的木鼓旁邊開始跳起了蘆笙舞。
一圈、兩圈、三圈
其他的幾個同樣穿著盛裝的女孩也跟了進來,也開始跳了起來,后面其他的婦女們也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