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很直白地為趙金良剖析道
“您大概也知道,這段時間我接手了靠山屯生產大隊養豬養牛的活兒。”
“事實上從我這個工作上手開始,我就已經發現了生豬不長肉的問題。”
“要說沒給豬喂飽嗎那肯定不是”
“但按照老式傳下來的辦法喂養,七八個月甚至有的一年都達不到出欄標準。”
“這很明顯就是在浪費人力物力,說明我們老式的喂養辦法,是不科學的。”
“所以我這段時間就靠山屯那邊的生豬養殖方式方法進行了深度調研。”
“從生豬習性到喂養方式到長肉規律等,都做了詳細的表格數據記錄。”
“最后我分析總結出了四個老式養豬方法的錯誤和弊端。”
這個事兒趙金良極為重視,所以一聽葉青這么說,他立馬坐直了身形,并且還順手就將旁邊桌子上抽出了紙和筆,非常認真地做起了筆記
“你說”
葉青解釋道
“首先,就是豬的品種問題。”
“咱們北大荒一帶養殖的家豬,都是東北。”
“這種豬耐粗飼,但是吸收率不高,皮太厚,導致肌肉不夠豐滿,生長速度慢,而且肉用價值也稍顯欠缺。”
“不過蛟潭縣這邊的供應站的都是這個品種的豬仔,所以這個問題眼下暫時無解。”
“但如果將來有條件的話,我覺得咱們農場是不是可以考慮去南方引進一下。”
“夏國本土豬里面也有生長速度快,育肥性好的家豬。”
“比如內、陸川豬、寧
鄉豬,這幾個南方品種的豬早熟易肥,脂肪蓄積能力強。”
“雖然南方品種的生豬耐寒性是差了點,但是咱們既然是要搞科學養殖,這新品種的豬只要引進過來了,就總能找到辦法解決嘛。”
“不能因為有這方面的困難,就止步不前連嘗試都不敢嘗試了,您說是不是”
趙金良一邊猛點頭,一邊揮舞著筆頭快速把葉青提到的那幾個品種的生豬記下。
他不是個不懂變通的人,既然東北的生豬在品種上有所欠缺,取長補短肯定是必要的手段,對葉青的這番話他是極為認同的。
“第二點,就是生豬的生存環境問題。”
“衛生條件這一塊兒,不管是靠山屯還是咱們農場,都做得非常差。”
“人在臟亂差的環境下生活會很容易生病,同樣的,生豬也不例外。”
“豬圈里面,必須要隨時保持干凈清爽整潔,這樣才不易滋生蚊蟲細菌,生豬就不易生病,每天吃得好睡得好,自然就能快速長肉。”
“第三點,其實也是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