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刮春風。
葉青在鄒阿婆的叮囑下,把豬頭肉從裝肉的大缸底翻了出來。
豬頭古時候在二月二這天是祭祀用的,又稱之為龍頭,所以吃豬頭肉寓意著好兆頭。
所以過年前部隊農場殺豬,趙玉良送的那幾塊豬頭肉,葉青就一直沒讓動,到了二月二這天才讓吃。
豬頭肉配腌漬的酸黃瓜辣白菜,鹵豬頭肉切片蘸蒜泥,還有豬頭肉燉白菜粉條,可以說是相當豐盛。
當然,在這一天肯定還必少不了的一道美食,就是春餅了,吃春餅也叫吃龍鱗,都是以往靠山屯這邊的老習慣。
若是在南方,這個時節外頭已經可以采到新鮮嫩綠的野菜了,但在東北這邊肯定是沒有的,這邊天氣還在零下呢,外頭雪都沒化,想要吃春菜肯定還沒到時候。
好在年前葉青就在后面大棚里面弄了幾個木箱子,裝模作樣地種了幾箱大棚菜,什么生菜豆角黃瓜辣椒之類的,倒是也不愁沒有新鮮蔬菜吃。
有異能在手,她就算是胡亂種菜,也不愁那玩意兒活不了。
還別說,當初她剛要這么干的時候,家里人覺得新奇,屯子里的人也陸陸續續來了好幾撥,都是為了來參觀學習她這個大棚菜的種植技術。
但每一個人看完之后都不得要領,回去照著這么做的,也沒一個成功的。
倒是也沒人覺得奇怪,只當葉青人聰明能干,不但在醫術上技術了得,連種菜這方面都天賦異稟。
總之,這么如同小孩兒過家家一般的方式下來,她那幾箱菜確實是長得不錯,常不常地家里的餐桌上就會添一道蔬菜,這一整個冬天給她續命了倆三個月了,依然很。
吃春菜是暫時沒戲了,但馬上等來的,就是葉青的忙碌季,她也顧不上去惦記那點口腹之欲了。
龍抬頭之后,部隊農場那邊的養豬場就算是正式擴建完成了。
部隊農場紀律嚴明,援建戰士和志愿者也都吃得苦,所以自從葉青和趙玉良商量好了來年的科學養殖計劃后,他就立馬帶著人著手對養豬場進行擴建。
趙玉良也是個狠人,他覺得養豬這一項非常有前途,既然要擴建,不妨大膽一點,真要是科學養殖能成,這個偌大的部隊農場,養個上萬頭生豬的規模根本不算啥,再翻幾倍都不是問題,所以他打算未雨綢繆,直接將養豬場一次性擴建到位,省得以后地方小了再縫縫補補麻煩。
于是,幾個月的時間下來,整個部隊養豬場徹底變了樣,面積足足擴大了整整十倍,而且每個豬欄都按照葉青之前所說的要求整整齊齊排列成了數排,有大量的窗戶通風,有燈光照明,排水以及糞便的清理都考慮得很是方便到位。
總之,這么大一個工程量,這么快就建完了,葉青是著實對趙玉良的行動力表示佩服。
擴建完養豬場,趙玉良就催促著供應站那邊盡快把他們農場的任務豬豬仔送過來。
然后,二月二沒兩
天,供應站那邊果然就把第一批生豬仔運到農場了。
往年供應站給農場供應的生豬幼崽數量是固定的,基本上都是上半年五千下半年五千,送來的豬仔年齡段一般在月余,體重二十斤左右,第一批生豬,養到七八月就要出欄,第二批則在過年前,供應站方面對任務豬的要求是得達到150斤才算合格。
一年下來,出欄的生豬合格率,要達到九成才算是完成任務,如果達不到規定的合格率,上面會對農場責任人進行處罰。
去年底,因為部隊農場這邊養的生豬全部合格,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所以趙玉良就提前跟供應站打了招呼,要求今年優先給部隊農場這邊供應小豬仔,并且數量上他也要求多多益善。
縣里面也知道葉青如今跟部隊農場合作在搞科學養殖計劃,所以縣里的幾個相關單位都沒有從中阻撓,很爽快地就審批通過了趙玉良的這個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