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調取了,請大家稍安勿躁。”總裁判長在最后的結果確定之前不可以出現個人主義的偏頗,只能這樣說。
這時候,不光是運動員,看臺上的觀眾、各隊成員也注意到了裁判席位那邊的沖突。姚冬顧不上舊傷,往那邊走了十幾步“是誰誰誰犯規了”
“肯定不是你。”蕭行看到教練那急赤白臉的樣子就知道是別隊,極大可能是美國隊。
“那為什么,現在還還還不出結果”姚冬問。
蕭行想了想“只能是利于運動員原則了,現在就看檢查員和裁判長的立場,還有水下監控的清晰度。”
姚冬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統比賽是有“有利于運動員原則”的,就是為了最大可能地保護選手的權益。上一回大蕭被人誣陷,是轉身檢查員一口咬定他雙手并未同時觸壁,所以裁判長才敲定了大蕭的dsq。
在真正的比賽里,裁判、檢查員的地位遠遠高過于電子的監控。哪怕水下監控已經拍到犯規動作,只要檢查員、裁判員不認定,仍舊保持著懷疑的態度,那么犯規就不成立。
在不能明確認定犯規的情況下,不可以判犯規。
姚冬相信不管是誰犯規,肯定有教練看出來,只不過檢查員沒發話,他們提前聲張就相當于“破壞游泳比賽進程”,直接導致自己隊伍的成績取消。
“那檢查員現現現在為什么不說話”姚冬好想過去看一看。其實已經有不少國家教練給泳聯和裁判委員會提議,取消“利于選手原則”,因為這里面的水分非常大。先不說檢查和裁判是否公正,有時候,有一些居心叵測的參賽者會利用這條規則鉆空子,去騙成績,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每一項比賽的場地監控器數量劇增。
“估計是在等待錄像吧,他們現在不方便發表言論,任何一句話都會被無限地放大。”蕭行拍了拍姚冬的肩,“咱們等待就好。”
等待的過程無疑非常艱難,解說員在接到下面的通知后,只能對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實話實說“現在頒獎典禮還未完全開始,因為場上出現了一些關于技術上的分歧。”
“多個國家對美國選手伊森的蛙泳細節提出了異議,現在正在交涉。魏教練,您怎么看”
兩個解說這會兒才明白魏春歌為什么在比賽進程中站了起來,一定是發現了犯規事實。
魏春歌現在也不能確定什么,盡管心里認定確實有犯規存在“咱們還是等總裁判來裁定吧。”
裁判席
這邊,方行和羅銳還在爭取,盡管語言不通但一個字一個字和外國檢查員蹦豆子。好幾位能夠雙語流利交流的志愿者也過來幫忙,方行像看到了救星,抓住一個女生不放“同志你好,你和他們說,伊森他不能在蛙泳腿當中夾雜著蝶泳腿的動作,雖然很不明顯,但他做了就是做了,對其他的人不公平”
“好的,您別急。”女生連連點頭,轉過身用英語交涉。
方行怎么能不急,如果他們不能說動檢查員和裁判,那這個動作欺詐就成功了。“蛙泳和蝶泳確實有相像之處,但歸根結底是兩種不同的泳姿。蝶泳的一次出水入水是兩次上下打腿,兩條腿兩次動力支持,蛙泳沒有這個上下的推進支持,蛙泳是收縮和蹬拉,對不對”
羅銳勸他“你讓志愿者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