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了從未設想的一步,認真撰寫求職信寄出。在收到面試通知后,立刻請假出國來到斯卡伯勒鎮。
不過,他也沒有非此不可的想法。如果選不上,就退守神學院繼續蟄伏。
此刻,表現得從容。
心里非常意外,沒想到面試決定權不在班納特先生手中。做父親的不做主,而讓孩子自行決定一筆三百英鎊的生意
于連與班納特先生交談起來。
然后,意外越發多了。
這才知道報紙上的招聘啟事居然是小班納特先生自行發布。
對此,作為父親的班納特先生沒有氣惱,更在為孩子的獨立自主而自豪。
這是一種非常陌生的家庭認知。
于連見慣了獨裁式的父親,那些男人不論有無本領,對妻兒的事都是自作主張,而完全不顧對方感受。對比而言,班納特先生顯得頗為開明,開明到只在自己的夢里出現。
羨慕,油然而生。
假如他的生父能有班納特先生十分之一的品格就足夠了,他就能擁有不敢奢求的溫暖家庭生活。
可以確定一件事,在班納特家做家教,遠比在雷納爾市長家要令人舒適。
哪怕后者的權力地位更高,但在品格上與班納特先生是云泥之別。假如第一次做家教時,他遇上的班納特先生,一切又會如何
應該會很美好。
他能成為令人尊重的老師,而絕非被認為是卑賤的仆人。再之后,他能否通過真才實學,贏得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
于連壓下了沒有意義的假設,過去已經發生了,但無法克制對于班納特先生的欣賞。
班納特先生誠心贊揚“索雷爾先生,以您的神學造詣來我家做老師,真的屈就了。您應該在羅馬教廷獲得一席之地。”
一番交談,班納特先生主要詢問了于連學術相關問題。
得知于連在法國神學院進修,以往有過家教經驗,再聽他信手拈來宗教相關研究,又對各教派教義都了如指掌。
班納特先生原本因人外貌而起的猶疑全部消散了。
他在真心贊美,認為于連來做家教是大材小用。
正想要問一問布蘭度在報刊上貼出的年薪究竟幾何,就看到人出現在會客室的門口。
布蘭度眼見室內氣氛融洽,看來短短四十分鐘已讓兩人相談甚歡。
“父親,午安。抱歉,沒有提前和您說一聲面試事宜,勞您費心了。索雷爾先生,有勞您久等了,歡迎來到英國。”
“小班納特先生,很高興見到您。”
于連起身問好,又一次生出了意外情緒。
招聘啟事與老班納特的話語都沒透露“學生”年齡多大。這才發現自己先入為主了,他要教導的不是十歲左右的孩子。
更加令人驚訝,比起老班納特恰如其鄉紳出身的與世無爭,真正的雇主布蘭度有更多了不容忽視的矜貴氣場。
與自己厭惡的那些人不同,小班納特先生沒有高高在上的傲慢,而有著仿佛能洞察人心的冷靜。
班納特父子在外貌上能找到些許相似點,但在性情上只怕截然不同。
于連暗暗琢磨今天的意外次數過多,快讓他要對意外習以為常。
班納特先生沒有離開,而向布蘭度介紹起于連。
中心思想就一句話,他支持聘用于連。這位應聘者的拉丁文與宗教學很不錯,是找到專業對口人士。
說歸說,最后的決定權在布蘭度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