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29
“鉛筆”
于連不解,在面試的時候,他曾說過不擅長繪畫與音樂。
“您只是指素描嗎雖然我不至于對素描一無所知,但我的水平連一只雞蛋也畫不好。畫出的雞蛋,怕會被認為是恐龍蛋。”
布蘭度搖頭,“與繪畫無關,我說的就是「鉛筆」本身。您出生在法國木匠家庭,哪怕沒有親手制作,也該見過鉛筆的制作流程,不是嗎”
劍橋年市匯集歐洲各國商人。
在大眾大勢將起之際,有大規模書展,必然也就少不了文具商的身影。
如今,歐洲日常書寫工具主要兩種。
字跡不可消除的鵝毛筆,字跡可被擦去的鉛筆。
鵝毛筆,顧名思義取合適的大鳥羽毛制成。
最初筆尖就是鵝毛修剪而成,后來使用了金屬筆頭鑲嵌在羽毛上,蘸取墨水寫字。
鉛筆,它的歷史悠久,發展現狀頗具多樣性。
布蘭度觀察了年市上的文具區,正因看了英、法、普魯士等不同的鉛筆類型,這才有了本次提議。
之所以說這是于連的技能范圍,如今鉛筆制作多數依賴人工手作,而制作者多是木匠。
于連微微一怔,來到英國兩個月,那個讓他窒息的家庭遙遠到就像上輩子的事了。
他從小就不喜歡木工,因為木工活與父兄的打罵壓迫緊緊聯系在一起。要不是聽布蘭度提起,下意識不會再去觸碰黑暗記憶深處的腐爛片段。
“是,我做過鉛筆,為了父親的生意訂單。”
于連克制住了提及往事的憤怨情緒。
父親為了生意訂單,讓兒子們連夜趕工,才不會管小兒子當時只有九歲。
于連完不成指定手工活的數量就會挨打,哪怕手指被刀具劃破飆血了,也要用布條纏一纏要繼續趕工。
父親還會罵他是故意耍賴把自己的手指給割傷了,要不就是偷懶想打瞌睡才會走神。
那些疤痕殘留在于連的雙手上,更是留在了他的心里。
于連“小班納特先生,您該不會想讓小姐們學習鉛筆制作吧請允許我實話,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不說別的,它傷手。”
布蘭度沒有爭辯手工活讓會人受傷的問題。
她指了指桌上的小冊子,“先瞧瞧這個。九月與十月的書目清單,來自隔壁小鎮的「幸運流動圖書館」。你們看一看100的熱門借閱榜。”
兩個月前,布蘭度剛回朗博恩,她去隔壁麥里屯探望姨父與姨媽。
在腓力普夫婦的介紹下,辦了一張借書證。每月一日,書店會寄來一本小冊子,介紹當月可借閱的書籍清單,還有各種推薦榜。
于連與艾莎各拿一本,從頭到尾瀏覽一遍。
麥里屯鎮最受歡迎的借書榜,采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制作。清晰可見每本書的書名、作者、語言、類型
。
書名都很通俗。
比如九月前三名倫敦生活指南教你如何出行、住宿、用餐、巴黎不能錯過的十大景點、18世紀至今,歐洲書籍制作流程。
十月前三名前往意大利旅游的準備事項一二三、植物100談、生活中的牛頓物理學。
兩人把榜單都看完,不難總結出受鄉村民眾喜愛的書籍。
最熱的門類是旅行與科普,以及沒能進入前三的虛構類,它在前一百名排行中也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
其中,科普類書籍所涉及范圍很廣,或該稱之為知識普及更妥當。
內容包括且不限于自然科學、社會文化到生活各個方面的應用。
布蘭度“不知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榜上有名的書籍與劍橋年市書展的暢銷書有極大比例的重合。”
布蘭度為了將自己的兩本旅游書推銷出去,在落筆之前就把流通圖書館的大部分旅游類暢銷書瀏覽一遍。
這次在劍橋年市,她又特意觀察了知識普及類讀物的銷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