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為什么不假定這本在法國出版,在查理十世的出版審核制度下,他能讓拿破侖的書上市嗎
說回「鉛筆科普計劃」。
班納特家的五姐妹合寫的第一本對話科普,每人最多就能分到16英鎊。
如果目光短淺,將收入與資料收集、手工實踐、實地考察的金投入相比,這絕對是一筆賠本買賣。
布蘭度推動此次計劃,早就預料到稿費不會多。
主要目的讓五姐妹接觸朗博恩之外的世界,看到它多姿多彩,也看到它競爭激烈。
也讓班納特夫婦全程參與,改變以往在培養孩子上的偏頗與失誤。
不過,人終究要獨立。
她能幫扶班納特家走這段路,明年入學就微笑祝福著松開手。
當然了,既然陪同進行「鉛筆任務」,走過路過就不錯過地順手薅一把羊毛。
羊毛來自哪里
隨著鉛筆市場越來越大,龐大的用戶群都必須面對一個問題如何削鉛筆。
在朗博恩鄉村與劍橋年市,一直沒有見到卷筆刀的身影。
布蘭度來到倫敦后逛了一圈文具店,更是肯定了現在人們直接用刀削鉛筆。
這種刀削技術的歷史悠久,幾百年間從削鵝毛筆的羽毛筆尖上培養起來了。
隨后閱覽了搜集到的所有鉛筆資料,再請霍斯律師去專利局查詢,確認英國尚未出現卷筆刀的發明。
之所以強調英國沒有,因為在隔壁法國去年有人登記了削筆刀的專利。
新發明在巴黎做了廣告,但沒有被市場廣泛認可,技術上的不成熟必是理由之一。
它與布蘭度曾經熟悉的卷筆刀相去甚遠。
其構造簡單粗暴。小小一塊卷筆刀,體積不大,需要單手拿住。一塊小木塊,嵌入兩片金屬刀片,刀片成90°,把鉛筆放上去削。
削筆速度,甚至不比直接用刀削快,至少人們習慣了用刀削的操作。
發明與獲利
是兩回事。
人們習慣用刀削筆幾百年。
想要改變這個習慣,不僅需要新型削筆器的優勢大于傳統小刀,同樣也需要前期宣傳。
布蘭度計劃搞出兩款不用版本的卷筆刀。
一種利用砂紙磨筆,另一種使用內置刀片削筆。
前者的主體是一個能夠轉動的砂紙圓盤。
在圓盤邊緣安置固定鉛筆的卡槽,讓筆尖部分置于圓盤前方。當搖動手柄,圓盤轉動,砂紙磨磋筆尖,完成削筆。2
后者,更趨近于上輩子多見的卷筆器。
看上去是一個小盒子,內置刀片與筆屑盒,讓鉛筆插進卡槽位置,搖動手柄削筆。
結束后,拉開筆屑盒傾倒干凈,解決了以往筆屑散落在桌面的問題。
不過,布蘭度沒打算開卷筆刀制作工坊或銷售店鋪,而想把這個專利賣給劍橋酒會上結識的佩林。
佩林大衛,前劍橋賽船隊隊員。今年畢業,成為倫敦水務相關的一名公務員。
在酒會上了解到,佩林是大衛家次子,家中有刀具相關產業股份。
當時,布蘭度便知她在「鉛筆科普任務」中順手“薅羊毛”,該找誰合作最為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