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32
倫敦不愧為歐洲最大的城市。
在這里似乎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布蘭度一行人所需的木材、石墨、粘合劑、讓削筆器設計轉化為實物的配件原料等等,全部定購到手。
齊普塞街位于倫敦金融城,日夜喧鬧。
后方三層小樓鬧中取靜,它的門前種了一株老梧桐。
十二月圣誕期,梧桐樹的葉子落盡了。它光禿禿的,恰似英國佬某種令人發笑的特長擅于脫發。
“上帝保佑,我的頭發能安全地撐過今年。”
伊麗莎白說著放下手里的鵝毛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望向窗外,沒有哪一刻像這一刻,徹底懂得梧桐樹落葉后的心情。
簡微笑著站起身,取來一壺茶,給瑪麗與伊麗莎白各倒了一杯。
“喝點茶,休息一會。想想好消息,在圣誕節之前,我們都能把初稿寫完。這是送給自己最特別的圣誕禮物,不是嗎”
“謝謝大姐,你說得對。”
瑪麗喝了兩口茶,很快放下杯子。
她沒有休息,繼續一邊翻書,一邊抄錄著其中關于鉛筆歷史的數據。
“謝謝簡。”
伊麗莎白雙手捧著茶杯沒有放下,借一杯茶的時間放松一會。
“我現在徹底明白了想象與現實必然存在差距,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對話科普書看上去語句簡單易懂,似乎很好寫,但等到自己落筆就知道困難了。”
今天是12月22日,還有兩天圣誕夜。
十七天前,班納特一家來到倫敦。全家人先把鉛筆相關店鋪都逛了個遍。
要是形容一眾人的逛街狀態,以最愛熱鬧的莉迪亞標準去評判,從開始興奮不已到后來不愿出門。
用她的話來說,再好吃的甜點,連續五天之內接連不斷地吃,豈止是會膩,更是聞到甜味都要吐。
莉迪亞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說。
布蘭度是唯一的例外,似乎對倫敦街道有著百看不厭的興趣。
每一天都能精神飽滿地出門,神采奕奕地回來。不見購買特別物品,也不知道食用了永不令人生厭的精神食糧。
終于,漫長的五天原材料購買之旅結束。
休息一天,于連開始演示鉛筆的制作。
做鉛筆,乍一想似乎不難。
如今的鉛筆樣式,簡單概括就是用木頭套住石墨,好像沒有什么復雜工藝。
經過了一個半月的搜集鉛筆資料,五姐妹卻不會再有如此簡單的想法。
鉛筆,一開始是以金屬鉛為筆尖。
為了加深書寫字跡的顏色,在鉛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比如錫、汞煉成合金筆芯。
以石墨為內芯,是大約從16世紀開始。
有關石墨芯有不少傳說,其中一則與最出名的博羅代爾石墨礦相關。
相傳1565年,伊麗莎白女王時期。
博羅代爾的某個小鎮長著一棵參天巨樹,人類的力量很難撼動它。
一個風雨大作的夜晚,轟隆一聲巨響,巨樹竟然被連根拔起,倒在了路中央。
仿佛某種神秘力量給出了指引,人們得以看見巨樹樹根的情況。
根系部位竟然粘黏著一些見所未見的黑色顆粒。進一步探查,發現巨樹之下居然藏著一條神秘礦脈。那是聞所未聞的黑色礦石,堅硬而有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