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44二更
兩人撕下了墻頭的阿波羅馬戲團廣告。
廣告宣傳的是五月動物休秀,主推演出熊跳舞、獅子鉆火圈、大象滾輪。
布蘭度讀完廣告詞,概括起來這場動物秀玩得就是獵奇。
19世紀,多數人沒有拒絕動物表演的觀念。
豈止是猛獸經過各種手段被馴化為演員,精神病院也能對外開放,供人參觀所謂“瘋子”如何生活。
要不怎么說這是一個瘋狂時代。
理性與蒙昧共生,美好與黑暗并存,天堂與地獄可能就是一條馬路之隔。
布蘭度“寄信人把信投給早知道雜志社的原因,也許就與阿波羅馬戲團有關。”
埃里克“對。因為倫敦眾多的報刊,唯有早知道詳細報道了花豹襲擊郵車事件。”
花豹詹姆斯,在二月末逃出阿波羅馬戲團。
隨后二次攻擊郵車,在二月中旬被郵政衛兵擊斃。
其后的兩個月,倫敦報刊幾乎沒怎么報道這件事。
二家日報刊登了郵件意外損毀的公告,卻一筆帶過事發起因,僅有一句郵車被猛獸攻擊就沒下文了。
五月初,泰晤士河趣聞早知道創刊。
在埃里克的授意下,雜志記者去采訪了遇襲的當事衛兵,做成了一篇專題報道英國郵政亂象你的信件真的安全嗎。
文章詳細分析了郵政衛兵們的運輸環境之復雜,他們面臨的工作死傷風險與目前薪資待遇不符。
以二月的花豹攻擊事件舉例,說了豹子的逃跑路線,以及與郵政護衛們如何狹路相逢。
動物主動攻擊造成的郵件損失,為什么要護送信件的員工承擔所有責任
不是底層員工擬定的運輸路線,也不是他們主動召喚來猛獸,為什么要克扣他們的工資
郵政官方難道不該重新評估合適的運輸路線,不該去找馬戲團索賠嗎
這則報道批判了郵政總局官方的不作為,也對馬戲團如何訓練動物的方法提出了質疑。
花豹對人有那么強的攻擊性,它正常嗎是馬戲團的馴獸方式過于極端了嗎
埃里克“記者謝帕德寫稿之前去過阿波羅馬戲團,對方拒絕進一步采訪。只說出逃花豹的馴獸師法爾福特在二月中旬已經被開除。”
花豹死了,馴獸師離開馬戲團,原以為不會再有后續。
然而,結合早知道的專題報道,再看警告信剪貼單詞用到了馬戲團的宣傳紙,那會僅僅是一個巧合嗎
布蘭度看了一眼馬戲團地址,在泰晤士河南岸,需要渡河后才能到達。
“寄信人選擇用這張廣告,至少證明他她接觸過阿波羅馬戲團相關信息。明天上午去對岸看看情況。”
6月5日,上午八點半。
記者謝帕德帶路,布蘭度與
埃里克一起去往泰晤士河南岸區域。
二個人登上倫敦橋,無法直接通過,要排隊繳納過路稅。
倫敦處處收稅。
開窗引陽光入室也要交稅,稅率雖然在1823年下調,但至今沒有完全廢除。
過橋收稅也就不足為奇。
“從上次采訪的情況來看,我沒有發現馬戲團內有人與可疑寄信人的身形相似。”
謝帕德說起上次失敗的阿波羅馬戲團采訪。
上次他特意買票入內,通過觀看演出觀察情況,發現從團長馬克到登臺演員都身形壯碩。
對比郵遞員對于可疑寄信人的外形描述微卷棕發,一米七五,有凌亂胡須。
再看素描肖像圖,畫中人偏瘦,穿著舊工裝。這都與馬戲團成員不吻合。
謝帕德“如果寄信人在馬戲團內,他不是登臺演員,可能負責后勤雜物等工作。”
布蘭度問“你對阿波羅馬戲團的感官如何”
謝帕德“這家馬戲團的門票很便宜,整體環境比較臟亂。上臺演出的動物狀態很不好,瘦,病懨懨的。
演出期間發生過二次動物不配合的情況。馴獸師都是暴力抽打,還獲得了觀眾們的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