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127二更
對于大多倫敦人而言,尸檢是一個陌生的詞匯。
人們沒有那種習以為常的觀念,不會因為對某個人的死因存疑,就立刻想到通過解剖的方法剖析他的死因。
當泰晤士報刊登了尼希米的文章,通篇宣揚瘴氣導致霍亂與普瓦松之死的關聯,撰寫者本人仍不知道文中的死者已經被尸檢。
這不影響文章引起廣泛議論。
“一定是上帝降下的懲罰這個死掉的普瓦松,他以前一直否認瘴氣會引發霍亂。這下好了,他死在了無知上。”
“您說得對。瘴氣會帶來霍亂是教會認可的結論,神父們一直為信眾祈福。查理造紙廠的工人們一直沒事,就是獲得了圣光的庇佑。
普瓦松不信瘴氣致病,蔑視了神父們的善意,怪不得他只去一次造紙廠就被感染了。”
“可笑的污水傳播疾病論,班納特調查組的謊言終于被戳破了”
“誰說不是呢。我早就說了,各種疾病都與瘴氣有關,霍亂也不例外。
班納特太年輕,對于疾病的認識只有皮毛,才會認為水流會帶來致病源。”
“其實也不用這樣絕對吧瘴氣可以致病,污染的水流也可以致病。我們對這兩種情況都多加注意,不行嗎”
“這怎么行,這不就成了首鼠兩端的小人你可別忘了,信仰不絕對,就是絕對沒信仰。”
咖啡館內,一如既往的熱鬧。
雖然霍亂席卷歐洲,每天有人死去,但城市內的很多人是舞照跳、馬照跑,不會改變在咖啡館內讀報閑聊的習慣。
自從7月5日從普瓦松之死看霍亂瘴氣論一文問世,讓倫敦多處的咖啡館氣氛變得沸沸揚揚。
瘴氣致病論重回理論的高地。
假以時日,如果找不到有力的反駁證據,對布蘭度調查組的反對聲音更會甚囂塵上。
尼希米很得意,自己的文章能夠形成這樣席卷式的效果。
這還不夠,一定要徹底坐實水源傳播疾病的荒謬,他要再多搜集一些實例。
打探過程中,他聽說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普瓦松的尸體被送去倫敦大學進行解剖,而那居然是他本人生前的遺囑。
哪個腦子正常的人會捐出身體,讓人在自己尸體上開膛破肚
尼希米一邊嘲笑普瓦松的決定,一邊聽說了令他更加心情舒暢的事。
有關普瓦松的尸檢結果,倫敦大學醫學院說他就是死于霍亂。
“哈哈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尼希米轉身就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富頓神父。
“尸體是班納特送檢的。那個不知所謂的調查組恐怕想要驗證人不是死于霍亂,這一查反而讓調查組的錯誤理論板上釘釘。”
富頓神父卻眼神一凝,“普瓦松的尸體之后歸倫敦大學所有你確定嗎”
尼希米肯定地點頭,“對啊,這是他的遺囑,把遺體捐獻給學校。”
看出富頓神父對此事神色有異,尼希米感到了不解。
“讓倫敦大學醫學系解剖有什么不妥嗎醫學院的結論就是普瓦松死于霍亂,在他的體內發現了致病細菌。
我不懂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為什么可以致命,可醫學院的結論應該沒問題吧”
說著,尼希米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