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山村是青山公社第一個完成小麥收割的生產隊,當田野里的最后一壟金黃的麥子倒下,所有人不禁振臂歡呼,滿含喜悅的聲音在衛生所清晰可聞。
麥子收完了褚歸快步走到屋外,朝歡呼聲的傳來的方向看去。
先收割的地種上了紅薯和玉米,褚歸望著依舊忙碌的村民,心底為他們感到踏實,小麥進了倉,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就不怕下雨了。
賀岱岳收工進院子時是笑著的,他激動地一把抱住褚歸瘋狂轉圈,轉得人頭暈眼花。
他動作太快,以至于褚歸毫無反應時間,轉了兩圈才拍著他的背喊放自己下去。
賀岱岳轉盡興了,慢慢停下腳步。褚歸雙腳落地,手死死扶著賀岱岳,不扶不行,天旋地轉的“什么事讓你開心傻了”
“你猜我們今年收了多少斤麥子”賀岱岳攬著褚歸,眼神因為興奮而顯得亮晶晶的。
“多少”褚歸感覺頭沒那么暈了,扶著賀岱岳胳膊的手下滑,改為和他牽著,“八千斤”
褚歸的數字是往高了猜的,山地貧瘠,盡管楊桂平年年組織村民開墾荒地,但小麥的產量仍遠不以足食。
困山村小麥的畝產在一百二十斤左右,稻子是水田的唯一作物,山野的旱地要種麥子、玉米、紅薯、油菜
肥料要留給作為主食的水稻,靠著小部分肥料與汲取土地微薄的營養,麥子瘦條條地堅韌生長,平均畝產能超一百,已是全體困山村村民辛勤耕耘的結果。
“楊叔跟你說了”賀岱岳臉上的興奮化作了錯愕,他今兒一整天都在老院子幫著稱麥子,八千斤是王支書大概統計的數據,比去年高了約兩千斤。
“我猜中了”褚歸的表情與賀岱岳如出一轍,“今年怎么高了這么多,你們不會稱錯了吧”
村里交公糧交的是稻子,收割的小麥除了留種,剩下的悉數按比例分到各個村民頭上。兩千斤,意味著今年每個人大概能多領六斤麥子。
六斤藥材褚歸信手拈來,而六斤麥子他上輩子累死累活,不過得了兩個六斤。
去年天時不順,麥收時下了一個多星期的雨,麥子爛在地里,把村民們心疼得夠嗆,另外去年新開墾了片山地,兩相累積,兩千斤的差額便出來了。
賀岱岳轉述了楊桂平的解釋,上輩子的最終收成他記得是七千四百斤,今年漲到了八千斤,其中不乏他的功勞。
楊桂平一高興,把許諾給他的兩百斤麥麩加到了二百斤。
“瞧你那點出息。”褚歸失笑,挺正經的一個人,被養殖場逼成啥樣了。
賀岱岳樂哉哉的,褚歸不懂,對他而言,現在豬吃得好長得好比什么都強,他準備把麥麩用來喂二頭種母,培育優良的下一代,省下以后買豬崽的錢。
盼著麥麩早日落到養殖場的庫房,賀岱岳隔天又去了老院子。
王支書整理了一天的數據,楊桂平望眼欲穿地看著他撥算盤。待王支
書噼啪一收,楊桂平迫不及待發問“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