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包是野外攀登的專有名詞之一。
為了在巖壁上過夜,攀登者會將隨身的攀登裝備,露營裝備、大部分食物和水,盡可能地都放到拖包里。
每前進一段繩距,就用繩索把包拽上來。
很費力,卻也是在長路線過夜露營時必不可少的。
攀巖論壇的愛好者們原本都已經默認了,余曜第一次上酋長巖,一定會過夜。
畢竟按照路書,諾斯線總長1032米,有31段繩距,平均每段繩距長333米。
正常的抱石線都只有五米高,也就是說每段繩距差不多就等于6場半的抱石,余曜想爬完諾斯線,就相當于全程抱石201場半。
一天之內,不吃不喝抱石兩百場,開什么
玩笑。
就算是按照一整天24小時剛好登頂來算,也需要每小時完成43米的距離,相當于每小時抱石8場半。
正常抱石比賽的時長是四分鐘。
完成的可能性是有,但負荷量絕不可能是一個初次攀登酋長巖的少年可以做到的。
戶外愛好者們盯著屏幕看。
準確來說是盯著少年那件薄薄的沖鋒衣看。
沖鋒衣不似滑雪服寬大,腰部收窄的走線很容易就將少年勁瘦的腰肢勾勒出來。
腰細腿長的背影是很好看。
但站在年紀差距不大,個頭差距也不大的艾莫斯身邊,余曜直接就比人家纖細了兩個號。
華國人的骨架小是出了名的。
在技巧類比賽上有優勢也是真的。
但是,攀登酋長巖這種長線路對體力和耐力的考驗更是真的。
我有一種余首戰就要失敗的預感
1,本來以為他攀登黎明之墻是放大話,諾斯線或許還能在繩索保護下盡力一爭,但現在,即使是艾莫斯也在,都不能給我信心了
1,作為艾莫斯的粉絲,我很傷心他要跟余組隊,還讓余領攀,這個華國少年是給他喝了什么迷魂湯了嗎,我聽說華國南邊的人都會下蠱,有誰能告訴我這些都是真的嗎
論壇和直播間評論區各自熱鬧各自的。
酋長巖下,余曜只在熱身間隙,無意中瞄了長焦鏡頭一眼,就收回目光,繼續自己的準備。
“我領攀。”
少年對艾莫斯這樣說道,態度自然而然得就好像他們的身份掉了個兒,拿到攀巖世錦賽冠軍和在酋長巖下長大的少年其實是他自己一樣。
艾莫斯本來也不相信余曜能行,干等著余曜失敗后,自己理直氣壯地找到姓唐的解除約定,當然不會有什么意見。
眼看大家準備得差不多,余曜把繡著黑貓的鎂粉袋的位置調整了一下,就伸手進袋子里抓了點粉,輕輕撲打在十指之上。
“上崖吧。”
他伸手抓握住離自己最近的巖石凸起,對艾莫斯,也是對自己說道。
“上崖”
艾莫斯高聲應道。
他跟在少年身后,等到對方在第一個保護站停下時,三兩下就爬上了巖壁。
余曜和艾莫斯組搭檔后的酋長巖之行第一站,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