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曜當然會后空翻。
或者說,他會的不止是后空翻。
但現在,怎么把這個后空翻展現得尤為精彩,才是重中之重。
余曜在綠濤滾滾的海浪上壓伸加速。
腦海卻是一刻不停地運轉思考。
單板滑雪的后空翻一般是從跳臺,也就是雪坡的抬高點沖出。
這樣起跳騰空的高度更高,自然在空中的滯留時間也更長,可以做更多的旋轉圈數。
但正常的浪上后空翻,如卡格爾的后空翻,卻都是在浪壁抬高的當時,借助浪壁的高度沖出空翻,而不是從浪尖起跳。
歸根結底,原因就在于沖浪運動員的空中技巧大多平平,海浪也與雪坡不同,從浪尖沖出后更難把握旋轉時機和空中意識。
但這兩點,對于余曜而言卻根本不是問題。
所以為什么還要選擇浪壁起跳這種很容易卻上限低的方式
他當然要從浪尖起跳才更有性價比。
少年屏氣凝神,在海浪翻卷到最高點,即將扣下的前一秒
雙膝微曲,舉起后臂。
重重一蹬沖浪板尾
那張橘色的沖浪板就傾斜成了海浪仰起的角度。
與沖浪板平行的肩膀制造出旋轉的慣性,余曜借著這股力道,從勢不可擋的巨浪濤頭一躍而起。
他飛得比卡格爾還高。
還沒有開始翻騰,修長柔軟的少年軀體就已經收起膝蓋,以dy抓板的緊湊姿勢蜷縮成最小的一團。
沒有抓板的另一只手卻高高甩向天際。
這樣的姿態很好看,也能讓速度更快。
轉到比卡格爾還快
一圈
“啊啊啊啊”
觀眾們歡呼雀躍。
一圈半
余曜在翻騰的動作里看見海面,及時松開了抓板的手。
兩圈
少年以重心在后,可以吸收落浪沖擊的最有利姿態,穩如磐石地落進了如同上萬朵皎白梨花同時綻放的白浪泡沫里。
歷時不到兩秒的跳躍動作。
直到此時結束,觀眾們還眼睛瞪得溜圓,仿佛被時間定格了一般,直到下一波海浪的拍打聲轟隆隆襲來,才嘩然驚醒。
“這是、這是后空翻720”
有人眼神呆滯道,急忙拍打著身邊人求認同,“我沒看錯吧”
裁判席上也爆發出同樣的疑惑。
j4位置的裁判一動都不敢動,生怕發現自己此時是在做夢。
“是backfi720嗎有生之年我居然看見了backfi720”
j1位置的裁判則是在瘋狂搖頭。
“這個動作肩膀側翻的角度不止90度,我倒是覺得更像是”
他一時想不出來更合適的形容詞。
j2位置同樣熱
愛滑雪的裁判替他補充道,是后側空翻
這個動作看上去更像是在地面做側空翻,所以應該叫后側空翻更合適”
“當然了,”j2位置的裁判笑了起來,“在單板滑雪里,這個動作還有一個外號叫idcat,野貓,像余曜這樣旋轉了兩周的,叫suercat,超級貓。”
“超級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