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員居然這么厲害
我就說聲音耳熟,之前刷k2的各種古早紀錄片里,解說都出現過
小魚居然能請得動遠古大神出山啊啊啊啊,大神還親切地叫他小余
鋪面而來的評論看得班開元反而不好意思起來。
他就是一時情急想替余曜說話,倒是沒想到居然真的有人還記得自己。
“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班開元很能認清自己的身份,也無意跟年輕人搶風頭。
他用自己的猜想替余曜解釋了登山愛好者的疑問。
“小余是一名很優秀的運動員,他并沒有局限于某個項目上,正相反,他很聰明,在我給他講解登山技巧的時候,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并且融會貫通。”
“就比如說攀爬裂隙時的保護,隊員需要間隔815米,大于最寬冰裂縫寬度。”
“我和小余說起時,他一下就想到了攀巖里的行進間保護。”
望著屏幕里隨身佩戴雪錐,正用同樣方式,行使不同目的的少年,班開元滿眼驚艷和期待。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很相信,小余一定能在k2峰上,留下代表華國的新記錄。”
正說著,班開元突然語氣一提。
“看第一道大裂縫到了”他對著屏幕里那個長達十余米,高七八米的裂縫認真解說道,“這樣的裂縫,必須架橋通過。”
架橋
沉寂已久的彈幕飄過數行。
是我想的那個架橋嗎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識雪山攀登,好奇不已。
事實上,還真就是大家所想的那個架橋。
余曜跨過大裂縫前的一
道小裂縫,從背上取出一把折疊梯,二兩下,就拼接成了能夠橫跨裂縫的長度。
他把梯子架設在裂縫上,用腳踩了踩。
松軟的雪塊瞬間塌陷,從邊緣滑落掉進裂縫。
梯子看上去很削薄。
支撐的雪面又很松軟。
屏幕外的觀眾們一下就急了,這該怎么辦
硬著頭皮走過去
那也太危險了吧
觀眾們都有點慌,緊緊盯著屏幕,生怕余曜一聲不吭地就直接開莽。
這可不是用力跳就能跳得過去的。
裂縫區遍布裂縫,一個剎車不及,少年就有可能在跳過大裂縫之后摔進不遠處的小裂縫,而且也沒有助跑的空間。
余曜自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他也的確沒有直接沖的打算。
只不過原因跟大家想的很不同。
大眾認為不能直接助跑跳躍的原因是沒有空間容易失誤。
但在余曜眼里,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沒有助跑空間,好辦,他的核心爆發力他最清楚,完全可以支撐他從上上條裂縫的邊緣開跑,一口氣跨越一小一大兩條裂縫。
至于跳躍后難以剎車。
這就更好解決了。
余曜很確定自己能剎得住車。
攀巖和登山不同,但很多技巧都可以融會貫通,譬如行進間保護,也譬如動態跳躍。
在動態跳躍里,很多人都會誤以為燃燒核心才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