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余曜眼里,恰恰相反,能夠在跳起之后及時化去沖勢,才是動態跳躍能夠成功的最關鍵所在。
經過專業體能訓練,可以跳起的運動員有很多,但能夠完美實現動態跳躍的卻很少。
大部分人都會在跳起觸碰終點時滑落。
歸根結底,就在于很多人都把重心放在了跳起的前半段,完全不考慮觸碰目標后,因為力量的慣性,身體仍然出于前進和大幅度擺動的狀態,很難控制得住后續的平衡。
余曜自己卻是在學習動態跳躍之初,就意識到了這個痛點。
也總結出了很多自己可能會用到的方式。
所以才能在動態跳躍中從未失手。
如眼前的情形,余曜幾乎在場景入目之時,就已經想到了相應的解法。
自己完全可以在跳起落下的過程中,運用他在短道速滑和坡面障礙追逐中學到的彎道變向技巧,急速轉彎,把沖擊力扭轉到與裂縫平行的方向。
又或者,在跳起后擰轉,翻騰,把水平方向的力道轉變成豎直。
頂多不過是后者的方式可能要讓膝蓋受點罪。
但看雪的厚度情況,緩沖條件應該比自己想得更好。
除了這兩種立時就能想到的辦法,余曜很確定自己還可以有很多種辦法解決。
之所以一時沒動,是因為他有其他的考量。
作為二人小隊的先
鋒官,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完成探路任務。
這兩個辦法雖好,卻太險。
想看曲臨青寫的我靠極限運動封神第132章嗎請記住域名
雖說艾莫斯擅長大跳臺,德米特里擅長坡面障礙追逐,理論上應該能夠完成,但余曜不能拿他們倆的性命來冒險。
所以必須要想一個更穩妥的辦法。
少年難得停下了仿佛永遠在前進的步伐,靜靜地站在了大裂縫的前面。
在他腳下,是那架看似薄弱的折疊橋。
折疊橋橋雪橋
少年琥珀色的眸子動了動,慢慢把背包放了下來。
余是要減輕自己的重量嗎
彈幕一下反應過來。
還有人語氣激動地出主意,快,余,你現在應該可以走過去了
但余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先把背包用力丟到了裂縫的另一邊。
然后,他就以一個俯臥撐的姿勢,把雙手插進厚厚雪層,撐到了雪地上。
啊這,這是干嘛
彈幕齊齊愣住。
還是班開元怔了怔,連忙解說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余曜大約是想以過雪橋的方式通過這條裂縫。”
他這樣解釋道,“雪橋,是指到達一定高度后,裂縫兩端冰雪生長堆積后,形成的登頂通道,如果雪橋松軟,就需要登山者靠匍匐的姿勢通過。”
這樣也可以
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知識點。
這樣當然可以。
幾乎在班開元的話音剛落,余曜就已經以一個利落的匍匐姿態,穩穩當當地通過了折疊橋。
人雙腳站立在折疊梯上,因為受力點的位置,產生的巨大力矩會壓塌推擠松軟的雪層,但如果是匍匐在折疊梯上,受力點被分散,整個梯子就會整體下沉。
且這樣的方式,能夠人為減短到另一端的距離。
余曜如獵豹一般靈巧輕盈,沒幾下就通過了大裂縫。
他還故意在折疊梯上停留了幾秒,用力壓實,將折疊梯卡緊在了裂縫兩端,為隊友降低了后來的難度,而后才站起身,拍拍雪,繼續向前走去。
渾然不覺自己輕輕松松就替這條出了名的大裂縫找到了一個新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