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周邈明顯的閱歷不足,讓他的稚嫩顯露無疑,這讓他的高談闊論也稍顯幼稚。
如果今日換做章臺宮中任何一員大臣,來闡述周邈這一席話,都會比他說得更煽動人心。
自然,因為兩千多時間的差距,周邈有著信息上的優勢。
所以,也不怪嬴政沒被周邈忽悠得言聽計從,僅僅是聽一聽,最終會自有取舍。
但現在,嬴政第一次向周邈問策“對此,當如何化解”
歷史上的始皇陛下,應當也深陷困局,一時無解,只有屢屢出巡以震懾天下。
且往前走,且尋求解法。
對于問策,周邈給出答案“世界是變化的,沒有永遠適用的制度。時移世易,應當順應而變。”
“既然大秦有問題,那一個個去解決就行了。總不能讓大秦二世而亡吧”
章臺宮殿中的君臣,沒一人愿意大秦二世而亡。
所以人人皆是屏息凝神,等待周邈提出化解之法。
周邈開始歷數“基層控制不足,就培養官吏,派駐地方軍,加強基層治理和控制。”
“徭役繁重,空耗民力和國力,那就減少徭役。”
“軍功爵制是絕佳的戰時制度,但大戰過后不再適用,那就改”
“關于軍功爵制,不能直接取消,那樣就堵塞了黔首向上的通道,后果會很嚴重。”
“嘿嘿”周邈突然嘿嘿一笑。“我這里,有一科舉制,可解軍功爵制的困境。”
“科舉制與軍功爵制二者并行,一文一武兩條進身通道,既能保持軍隊活力和戰力,又能培養選拔出大量新官吏,一定程度解決基層控制不足的問題。”
至于科舉制與始皇陛下的愚民方針相背,周邈覺得不是問題。
就算到了科舉制巔峰的明清,百姓開智了嗎民不愚了嗎不,依舊一樣,和大秦黔首的情況沒多大本質區別。
科舉制,終究是少部分人的科舉制。
而且黔首開智,也不是洪水猛獸,沒什么可怕的。
周邈“至于徭役繁重的問題,姑且先等等。或許我的萬界基建系統,會有解題答案呢”
“如果沒有,那我們盡量減低徭役就是。”
嬴政和蒙恬是知情者,明白周邈所言基建系統或許會有解題答案的意思。
也覺得確有可能,可以先等等看。
其余人就顯得云籠霧罩了,若有所悟,又不甚明白。
李斯就敏銳地捕捉到關鍵信息
周邈不僅知曉未來,果然還另有神通,就是那萬界基建系統
嬴政問“何謂科舉制”
徭役的問題暫時擱置一邊,眼下先討論科舉制。
周邈“說到科舉制,就要先說說造紙術了”
嬴政“”
周邈簡直主打一個我行我素,強賣關子。
“因為造紙術是科舉制的基礎準確地說,造紙術是知識廣泛傳播的基礎,知識的廣泛傳播是科舉制的基礎。”
“因此,造紙術至關重要,可謂殺器。當然,附贈一個印刷術,就能進化成大殺器”
“是比開啟騎兵時代的馬鞍、馬鐙和馬蹄鐵三件套,還更大的大殺器”
嬴政突然問“朕還有多長壽命”
蒙恬陛下
不至于不至于您一定能活到周邈講完造紙術和科舉制的時候
蒙毅大兄你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