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當下是廷尉,又是法家大家,罵秦之律法,就等同于罵他。
于是被稱酷吏的李斯,近來竟然多有仁慈之行。
“但特別注明,如左丞相之言戶中有貪腐者,不得報考。”
周邈不由得向李斯豎起大拇指
妙啊
“”李斯可疑地停頓一瞬,才接著說“如此一來,即使曾經觸犯秦律,現在前事不究,既能體現陛下的寬宏,又能讓更多六國士人報名參考。”
“可以擢選更多官吏不說,也能讓六國士人為了晉身前途,而管束自身及其家人不得貪腐。”
而六國故地當官者,又多是出自六國士人,只是為了自家人的前途,也會清廉收斂。
嬴政贊道“左丞相及廷尉議是。”
但接著李斯又試探提出“或許,首屆科舉的應試者,還可放寬至郡縣吏員。”
如果也能參加科舉,于數目龐大的吏員來說,便多了步上通天大道的可能。
吏員數目龐大,貪腐之害更甚官員,若是吏員也可科舉。那擺在他們面前的,便是選科舉進身選貪污幾許糧布
但凡有點見識的,都會選擇科舉進身。
只是吏員已是朝廷官府之人,擔當公務,若是備考科舉,對這期間的公務運轉恐怕會有所影響
李斯又道“若是吏員中有如蕭何者,也能通過科舉擢選出來,予以栽培和托付重任。”
蕭何如今在治粟內史干得風生水起,歷練上幾年,如無意外,即可接任治粟內史左丞之位,再升右丞。
“且言明吏員
應試,是首屆科舉的特別恩典,以后吏員將不得應試。”
如此一來,影響運轉也只在一年之內。
加以引導管理,影響也能降低。
何況大秦總人口兩千萬,均攤至各縣人口更少,吏員需要處理的公務也就不算繁重了。
多的像是泗水亭長劉季一樣,平日里游手好閑者。
與賦予吏員科舉帶來的多重好處相比,這點影響也就不足為重了。
殿中在思索李斯的提議時,周邈再次在袖口向李斯豎起大拇指
妙啊不愧是你李斯,雖然歷史上晚節不保,但能干是真能干啊
至于吏員備考影響公務,他倒不太擔心。
現代也不缺在職考公的政府臨聘工、企業職工啊,還不是照常運轉。
觀察周邈神情,發現竟然是真心稱贊。
李斯嘖。不習慣。
嬴政沉吟片刻,沒多做猶豫,當機立斷“廷尉議是。”
“即如所言,恩赦天下,允許除謀逆及殺人重罪之列的有志之士應試科舉,然戶中有貪腐者除外。”
“另,首屆科舉,恩準有志吏員應試。此后廢除此條。”
如此一來,就從內部、從根本上,掘斷了六國故地官吏貪腐這株巨樹的主根。
但也難免還有細根散根,會繼續吸食土壤中的養分。
所謂治標不治本。
現在卻是反過來了,已經治了本,只差治標。
御史大夫馮劫開口道“之后的貪腐隱患,就該由御史盡職擔責了。”
向嬴政建議道“陛下,臣從仙使的異地為官制得到啟發,現請允調動各郡監御史,異地監督他郡。如此可避免監御史與本地郡守、郡尉勾連結黨。”
大秦各郡設郡守、郡尉和監察御史,分管政、軍和監察,三足鼎立,三方制衡。
但皆是本地為官,長年共事,三方制衡的初衷恐怕早已名存實亡,勾連結黨才更有可能。
但如果調動監御史,異地監察,效果就會立竿見影。
“另,臣請允率御史中丞及侍御史眾,出咸陽巡察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