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始皇帝不曾詔書追捕我二人,想來是不在意的,現今正逢科舉取士,我們何不去試一試也能試比才華誰高,一展抱負。也不至于受區區一里中小吏欺辱”
張耳猶豫不決。
天下不止張良一個聰明人,張耳也非蠢人,或者說許多六國士人都看得出科舉取士后的刀光劍影。
然張耳也只是一個普通六國士人,并非六國王族后裔,對于科舉取士,他看到的是大秦這頭猛虎,嘯于山林的堂皇霸道陽謀,并且為之欣喜。
這是他們的絕佳機會
然而,“陳馀你年少清白,雖現為下吏,卻也可具名科舉。但我曾為魏公子門客,又為官故魏”
陳馀揮手打斷“怕甚正好開始科舉具名,去試試,即便不成,正值始皇帝出巡前夕,縣中難道敢處死我們不成”
“只要不死,我便是去馳道攔駕,也要狀告復仇”
若是周邈在此,定要大呼神奇六國士人在遭遇不公時,竟然會想到攔駕告御狀
可見始皇帝嬴政在天下人心中的觀感,已從兼并六國的霸道虎狼,變成一個霸道君王。
張耳終于也下定決心“那便具名一試”
碭郡,陳留縣,高陽鄉。
一蓬門蓽戶之中,酈生酈食其,正與弟弟酈商相對而坐。
酈食其自幼好讀書,然而家貧落魄,連供給衣食的家業產出都無,不得不也當了一名看管里門的下吏,以養家糊口。
盡管如此,在縣中卻也無人敢欺辱役使,博得一個狂生的稱呼。
“為兄欲具名科舉取士。”酈食其開口道。
酈商聞言,喜形于色“以大兄學識,必能過縣試、郡試,入咸陽會試屆時得中,光耀門楣”
對酈家來說,這一屆的科舉取士,將是他們唯一的晉身之道
酈食其卻是神色憂郁“然盡管郡縣有官中牛馬拉車,屆時會送得中學子入咸陽,可一路吃的干糧、住的官舍,卻都要自付花銷。”
“大兄原是擔心錢糧”酈商一拍胸脯,“弟弟上一次有幸得中役夫,兩月應役結束,掙得仙黍五石,吃用后還余四石,又有仙緞兩匹足夠大兄科舉吃用了”
“弟弟慷慨以供,為兄心甚感激”酈食其神情感動,“待為兄得中,為官抑或為上吏,皆不忘襄助之情”
相比大兄酈食其讀書學文,弟弟酈商更善舞刀弄棒。
“之前大兄多有照拂弟弟,弟今日也當回饋大兄大兄盡管去應試科舉,通過縣試后,我就護衛大兄去郡治睢陽考郡試”
“郡試再過,我還陪同護衛大兄入咸陽會試、殿試”
“承弟弟吉言,唯望真有那一日”
他為縣里吏員,與普通士人不同,這一屆就是他唯一機會,他必要一擊即中
若不得中,就要辭了吏員之職,那時再應考就更窘迫了。
酈食其
整整儒衣,正正頭上巍峨的高山冠2,躊躇滿志。
heihei
5本作者鴉泉提醒您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在咸陽的仙使周邈,忙于為跟隨始皇陛下出巡而收拾行裝時,各郡縣的科舉考試報名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展開中。
在周邈不知道的地方,許多秦漢名人無聲無息地出現在科舉名單中。
來日說來他會覺得熟悉的,有張耳、陳馀,酈食其、陸賈等。不曾垂名青史,但也是這秦時大地上孕育的人才者,更不知凡幾。
更有已經確定會應試的陽武縣陳平及眾學子,咸陽的張良及一眾儒生。
一場科舉取士,就如撒下的一張漁網,池中魚兒皆被捕撈。
或有漏網之魚,然一網下去的漁獲,也已經足夠豐盛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