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始皇帝不應是君王,當是圣人了”
叔孫通亦深以為然,當即就將剔除齊魯儒生一事,回稟嬴政
“且百圣歸秦,有百家博士便足矣,再令儒生隨從封禪,頗有不公偏寵之嫌。”
征發儒生共議封禪大事,姑且算是占了地利當然若允準隨行封禪,也可以作此解釋。
可若牽強附會,隨從封禪,也確有此嫌疑。
當然,一切揣測,在始皇帝旨令之下,都將散作云煙。
即便令儒生隨從,也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但現在不令隨從,亦更是一件小事。
“太祝議是,依言而行。”
“唯。”
叔孫通不由心中暗嘆蠢貨們啊,隨從封禪的大好機遇,被你們自己作沒了
果然,聰明的三百儒生都被他選出帶入咸陽了,剩下的不就唯有些歪瓜裂棗了
不是儒生愚蠢狂妄,是聰明謙遜的,都已經上交國家了
如此一想,文通君叔孫通心中念頭瞬間就通達了。
駐扎泰山腳下的第二日,叔孫通在奔忙籌備封禪事宜。
嬴政則在召見濟北郡和博陽縣的郡縣兩衙官吏,周邈照樣隨從左右。
濟北郡治所位于南邊的博陽縣,而泰山和梁父山,就在博陽縣內。
郡縣兩衙官員第二
日一早,在日出之前的平旦時分,就趕至泰山腳下,只等嬴政召見。
恭謹姿態,足以得見。
且還主動拉上了一車縣試全部答卷,以及縣試四科四榜名單,以備始皇帝陛下審閱。
濟北郡毗鄰薛郡,博陽縣又臨近薛郡,魯縣科舉竄科舞弊大案的詔告,在所有郡縣中最早到達博陽縣,被兩衙官員翻閱。
殺雞儆猴的威力十成十
“通武侯在燕齊之地營建鹽場,諸位可曾見過”
始皇陛下和隗狀等人在瀏覽答卷時,周邈就與兩衙官吏閑聊。
他給王賁圈畫的鹽場選址,濟北郡境內就有兩三處,都是后世有名的如海興、鹽山境內的鹽場。
“回仙使”仙使問話,兩衙官員皆是正坐以待,此時郡守代表回答
“通武侯性誠,臣與其一見如故,結為好友。月前,臣方才與通武侯見過一面。”
哦王賁在外面新交的好朋友啊。
周邈不由地就生出些信任好感,“他的鹽場建得如何了”
雖然每月王賁都會驛傳公文回咸陽,稟報鹽場進度,但這不是近一個月沒得到信了嗎
“回仙使,估摸算來,通武侯率十萬刑徒,已在勃海凹陷的內側海岸,漁陽、廣陽及巨鹿三郡的臨海邊,共建三個海鹽場。加上濟北郡兩個,共有五個鹽場。”
這些都是周邈已經知道的消息。
“上次見面,通武侯給臣贈送一斗海鹽,入口尚有細微苦澀之意。通武侯決意回去改善,如今想來應當已學會仙使的煉鹽神通,得到咸鮮純正的精鹽了。”
“已經到這個進度了啊”周邈欣喜道。
冬天時勘探、選址、設計,春天解凍后,就開始營建五個鹽場。
夏季時,大力曬制海鹽。當時還有公文寄回,匯報了曬鹽法的省事、高產。
等到現在秋季,才有空來提煉精鹽。
見仙使溫和開朗,郡守也逐漸放開“或許再過些時日,陛下和仙使就能收到通武侯寄來的精鹽了。”
煉鹽神通面世之后,比海鹽更快地先運用到蜀地的井鹽上。
如今咸陽君臣公卿都不再缺精鹽吃了,不過王賁的海鹽精鹽又有非凡意義。
“那可太令人期待了。”
周邈和郡縣官吏閑談之間,大秦君臣們已經審閱完縣試答卷。
雖濟北郡原也屬齊地,卻地勢偏北,與燕趙接壤,孔孟儒學輻射已經減弱。
首屆科舉的四科情況還算均衡,未有進士科獨大的局面出現。甚至因為明字科最簡單,而應試人數最多。
這也正是大秦君臣樂于見到的。
至于榜單排名,孰前孰后雖偶有差異,也能算作是考官兼閱卷官的正常個人偏好。
總體上,濟北郡博陽縣的縣試算是公平公正的。
兩衙官吏的覲見始皇帝之行,無驚無險地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