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皇帝五十大壽,各地官員紛紛進京,為皇帝賀壽。
各藩鎮節度使自不例外,早早就做好了準備。
節度使主管軍事、防御外敵,皇帝即倚重于他們,又提防于他們。
嶺南道節度使許牧通提前兩日趕到京都,第二天一大早圣旨就到驛館,宣他進宮。
許牧通不敢怠慢,立即收拾進宮。
這些年來,皇帝享受皇權財富沉迷酒色,加上長期服用丹藥,如今體型越發臃腫,面部的肌肉也顯得松弛浮腫,明明才五十多歲的年紀,看起來卻蒼老羸弱不堪。
君臣二人多年未見寒暄一番,皇帝借此機會拉攏了一下關系,又旁敲側擊地敲打了一番。
許牧通誠惶誠恐小心應付。
皇帝久居宮中,這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忍不住問他地方可有什么趣事。
許牧通道“趣事沒有,趣人卻是有一個。”
“哦何人居然能讓愛卿念念不忘。”
“皇上說笑了,臣記得住此人還是因為皇上您呢。”
皇上瞬間就來興趣了,問道“愛卿快別賣關子了,朕的胃口都被你給吊起來了。”
“皇上記不記得年初,您在皇家宴會上指了一名進士,派他去嶺南做官”
皇帝渾濁的眼睛轉了轉,隨后哈哈大笑,“如何不記得,此人是朕登基以來最年輕的一名進士,卻因容貌俊美被其他人懷疑,起哄著讓其脫衣正身,朕當時多飲了兩杯酒,就答應了,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男兒,不過朕也覺得此舉有辱斯文,遂當場讓他自己選個地方去做官,卻沒想到他居然挑了你們嶺南片區一個叫封樂的縣份,實在是令朕出乎意料怎么,這小子是不是給你惹出什么事端來了”
“那倒不是,皇上莫非沒收到封樂縣的奏疏”
“奏疏是何奏疏”皇帝有些心虛,他最近忙著籌建九重塔,又跟新進宮的嬪妃打得火熱,奏疏大多都交由太子和內閣處理,抉擇不定的大事或好消息才傳到他手上。
“皇上,那姓秋的小縣令召集手下能人弄出一套板曬制鹽法,采用這套方法一兩個月就能曬出以往一年熬煮的鹽”
皇帝對鹽產量的具體數據其實并不清楚,但一聽到這種新方法居然一兩個月就能抵過去一年,瞬間喜色在臉上擴散開來,連聲大呼“天助我大焱啊”
一陣眉飛色舞之后才冷靜下來“這是何時的事情,怎的你都知道了,朕卻不知”
“臣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個制鹽法還是臣偶然間發現,這兩年來百姓多次反映南海岸線有海寇出現,臣下半年數次前往偵查情況,封樂縣就在東南岸邊,那里有個村子叫石盤村,臣的船隊經過那兒,那天碰巧是乞巧節,臣帶領手下士兵就下船進村補給青菜,剛好碰到那位秋大人,正帶著村民在曬鹽,用的就是這個新法子。”
“朕也聽說近幾年來南邊盜賊猖獗,愛卿勞心勞力辛苦了,”皇帝道
,“你是說這小縣令親自下鄉帶著百姓曬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