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元洲聞言,趕緊跪地允諾道“是,下官必定按照殿下的安排行事。”
太子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擺了擺手讓他離去。
與京都一派奢靡繁華不同,中原地區的豫州和徐州卻陷入了一片混亂。
從四月份開始,各地就陸陸續續地下起雨來,雨水一多,河水就開始泛濫,位于黃河兩岸的百姓就頻頻遭受洪水襲擊,土地家園被摧毀,地里的秧苗剛種下去就一直泡在水里,等好不容易長起來,來一陣洪水,把長到膝蓋那么高的苗又給沖走了,哪里還有糧食果腹。
禍不單行,西南地區的益州頻也發地震,百姓房屋被搗毀,死傷無數。
若是往年,遇上這些災害,定是要上報朝廷請求撥款賑災,可這時候朝廷自己都自顧不暇,國庫空空如也,哪里還能銀子賑災。
不僅不賑災,上面還加派了今年的稅賦力度,對鹽鐵、茶葉等物資的稅率收取達到了歷史最高,甚至直接將百姓鹽田收歸朝廷所有,每月只支付些許工錢,逼迫鹽農茶農繼續為朝廷做佃農長工,一時間百姓苦不堪言。
不僅如此,在天災人禍面前,貪婪和腐敗的官員們也趁機渾水摸魚,肆意掠奪百姓的財產,人們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
與此同時,亂匪四起,無法無天。社會秩序崩潰,盜賊和強盜橫行街頭,百姓們無處可躲,人們夜夜驚醒,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一時間人心惶惶,饑荒和恐懼籠罩了整個國家,人們挨饑腸轆轆,只能茍延殘喘地尋找可食之物,實在不行,也只能易子而食。流民們漂泊在道路上,他們疲憊不堪,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眼中沒有希望,只有無盡的痛苦和無助。
這一切似乎應驗了董仲舒所說的話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
天災人禍的連續發生,似乎是上天對國家失道之事的譴責。
封樂。
蘇韻、秋夢期、季呼等大小官吏正聚在一起開會,主題是關于金港碼頭和碼頭沿岸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
等以后要開海了,封樂將成為大焱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主要出海碼頭,到時候船只往來聚集在此,將會極大地促進港口以及西江入海口那一段河域兩岸經濟地發展,這時候就要提前籌謀進行重新設計,第一步是要把河堤岸抬高加固,再規劃相關的建筑,是建設觀景臺還是商業街,或者是建設居民區等其他建筑群。
早在讓先前注資擴大趙蕊的門頭船坊時,蘇韻已經有意識地開始讓人收購兩岸的土地。
畢竟當時開海日期不定,加上沿江兩岸有的地方在豐水期的時候喝
水會沖刷上岸,導致糧食被沖走,百姓對于在那兒種植糧食也是抱著碰運氣的心理,等遇到有人在收購沿海地塊,加上價錢也合適,本就窮困潦倒的人家直接將這些土地給售賣了出去。
也正因為前期的未雨綢繆,如今在重新規劃沿江地帶的時候,沒有出現拆遷戶釘子戶的現象。
不過就算有,蘇韻她們也仍有后招,畢竟如今皇權至上,手握朝廷這把權利的大刀,只要在合理的基礎上,解決起這些問題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誰叫牽頭這事的,是老百姓最敬仰的秋大人和蘇姑娘呢。
“徐主事,碼頭及沿江建設是未來封樂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封樂能有源源不斷的資產涌進來,就看這個工程建得好不好,你務必要把全部精力放在這件事上面,工房其他典吏書辦要全力配合徐主事,要銀子要人,盡管開口,我都會想辦法先滿足你這邊。”蘇韻看著徐躬道。
徐躬是先前建筑隊的其中一名隊長,因能力出眾,被提到工房主事這個位置,如今頗得蘇韻重用,但凡涉及相關土木工程,蘇韻都會把他帶在身邊,時不時給他灌輸一些現代的建設理念,徐躬早就被她的智慧給折服,加上運用了蘇韻所教授的理念,做起事來事半功倍,更是對她奉若神仙,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今聽著蘇韻安排的具體事務,趕緊上前一步領命道“蘇姑娘放心,躬自當竭盡全力。”
蘇韻點了點頭,道“你做事穩重,這么大的工程交給你,我和秋大人都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