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伽的信件很快就到達荊州。
交州地處偏遠,經濟較為落后,歷來不被朝廷重視,王伽也根本沒有向朝廷上過奏疏,先前安排的幾個官員隨便一攪和,其他人就開始自亂陣腳,加上駐扎邊界的石巍李綏拔營往前十里佯裝進攻,直接就讓這些人嚇破了膽,他稍微一站出來主持大局,就被委以求和的重任。
一切正中下懷。
按照蘇韻的意思,交州的這些官員還是可以先保留,畢竟如今人才斷層青黃不接,原本的領導班子要是能用還是暫時先用著,等以后人才富余,再一點一點地將一些不合格的人剔除掉。
但畢竟人家是主動投誠,還是得做出一些表態,給予一定的好處和便利,如此一來,其他州郡看到了,說不定也愿意主動投誠,能在一定程度上省去更多的麻煩。
事實上,除了土地,蘇韻對他們也沒有其他任何要求,而土地剛好又是這些官紳的痛點。
不過王伽在信中也說了,因為石巍李綏這一動作,交州官員直接被嚇得瑟瑟發抖,對于土地的執著已經沒有一開始那么強烈,退而求其次,希望能保留他們的官職。
蘇韻立即給他回了信息,讓他按照原計劃進行,并讓石巍和李綏進駐交州,美其名曰協助交州越化,進行各領域的改革。
于是,交州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被拿下了。
隨著荊州政局穩定,蘇韻先行回了瀝州,向內閣提出了提拔現始安郡郡守許正初擔任荊州刺史一職的建議。
秋夢期原是中央監察機構的負責人,擔任荊州刺史不過是臨時的舉動,如今荊州已經渡過前期的混亂階段,一切向平穩發展,是該要有一位專門的長期的父母官來進行管理,蘇韻經過考量,覺得許正初堪當大任,這才有此提議。
內閣組織討論過后并征求其本人意愿,最后一致通過了這一決議。
至于始安郡郡守之位,由吏部提出候選人名單,待內閣商議后確定。
許正初很快就收到了敕書,因提前通過氣,他早就做好了準備,第二天收拾行囊立即趕往荊州南郡,開始了荊州刺史的職場生涯。
許牧通王三等武將依舊駐扎在荊州以北的邊界處。
至此,大越國目前已經掌控瀝州、荊州和交州三大州郡,這三個地方分別由季呼、許正初和王伽三人擔任刺史,一切進度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蘇韻在數次會議上也一直強調要穩中求進,戒驕戒躁,不得為了無限擴大版圖而強行擴張,以免造成根基不穩,給后期的管理埋下隱患。
更是把這些基調印在橫幅或旗幟上,到處粘貼,以作警示。
“穩中求進”成了五年內發展基調,“穩”又分為三大穩,即“糧食生產要穩、土地改革要穩、教育科舉要穩”,糧食是生存根本,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土地則是糧食的生產保障,更是重中之重,至于教育,是人才選拔的根本,大越國未來想要高素質發展,要選出一批優秀的領頭羊,
就必須打好教育基礎,完善科舉制度。
打好這三項基礎,商業發展也能在這個基礎之上開出繁榮的花朵,這么一來,國家想不強大經濟想不發展都不可能。
而在這樣的基調下,各級官員遵照指令,將這幾大指標辦妥辦漂亮,其他各方面的任務也跟著迎刃而解。
隨著瀝荊交三大洲的崛起,大越國與大焱國已經隱隱有了分庭抗禮的底氣,如果說以前剛剛獨立的瀝州不過是個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一股毛賊,那么現在就是不容小覷的同級別對手。
當初大焱國沒有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任由對方長成這樣的體量,如今已經輕易動不得了。
對南方形勢一無所知的其他州郡縣近期頻繁聽到關于大越國的相關傳聞,越王其人也開始進入各方勢力的視野,人們的話題提到大越國和越王也越來越多,再隨著張甫檄文地進一步擴散,其他一直在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也陸續抬頭,相繼加入反焱的行列中。
京都的皇城中,景仁帝一天比一天暴躁,不上朝就罷了,一上朝就將朝臣們從頭到尾罵上一通,同時一心催促著昊天星君趕緊做法,賜他長生不死之術,心想著一旦身子恢復,必將御駕親征,將那些越王吳王襄王北王通通消滅,重新一統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