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前其實只需要搞定知道了自己未來悲慘下場的諸侯王們,或者說,他只需要搞定韓信。
因為韓信是最好搞定的那個,他身上兼具著異姓諸侯王這個對于漢朝來說“外人”的身份,和劉邦手下的大將軍這個“內人”的身份。
他除了和劉邦有共同利益以外,也有著君臣之義與知己之情,是最容易被劉邦爭取過來的力量。
而一旦搞定了韓信,有韓信這樣天下第一的將領在手,又有著足夠的兵力,將軍權把握在手里誰能反抗劉邦
沒有人。
“世人皆道秦亡于郡縣,指責秦皇不舍尺寸之地以旌表其臣,可事實豈是如此啊”
“將軍當年于漢中,與我商討天下大勢,其中有一條不就是建議我采納秦軍法、軍制、軍功授爵嗎如果秦皇真的不舍得賞賜旌表臣下,那為何以將軍天授之能,亦要效法秦國呢”
劉邦縱然是流著眼淚的,吐字也清晰得可以為韓信所聽的明白,淚眼汪汪也不影響他觀察著韓信的表情。當他看到一聽見“漢中”二字,韓信的臉色便也柔和下來,就明白了他果然想起了兩人往日的情誼。
于是他的把握又多了幾分,繼續說道“周朝煌煌八百年基業,到了最后竟落得個禮崩樂壞的下場。”
“細察周室旁落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本該以藩屏周的諸侯國們,與周室的聯系日漸疏遠。從而亂自下起,意欲取周室而代之,于是四面征伐,混戰一團嗎”
“我確實不愿冊封異姓的諸侯,甚至如果可以,連同姓的諸侯都不愿冊封。而想要效法秦皇,行郡縣于天下。”
他第一次這樣直白而接近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思慮展示給了韓信去看,望著不曾想過這種念頭的大將軍茫然的臉,用盡了自己的真誠
“這不僅是為了漢家江山,也是為了保全將軍你們啊”
“有了王的名號,便會有為王的規格與私欲,甚至哪怕沒有私欲,眾人也會逐利而來,便會聚集足夠強大的力量。”
“就算將軍本人對我忠心耿耿,那將軍的子嗣呢將軍的后世人呢諸侯王們世代延續下去,終有一天會有不肖子孫犯上作亂,進而累及先祖的啊”
他握緊韓信的雙手舉在胸前,含著眼淚看著已然神色變化的韓信,說出了最后一句話。
“我一想到將軍的后代竟然會連累將軍的名聲,使將軍背上犯上作亂的名號,便心生戚戚,想要為將軍避免這樣的局面啊”
并且呂家,以及后面兩漢以來大部分權勢顯赫的外戚家族都還有一個共同且致命的特點他們有軍權。
當皇帝自己行使著權力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外戚嘛,那都是自己人啊把軍權交給他們總比交給外人要來得好吧
但對于繼位的皇帝來說,這樣的局面就不算太美妙了。因為外戚不僅掌握了軍權,同時還因為親戚關系,天生對繼位的皇帝存在孝道的優勢與壓制。
關系好的那倒沒事。像東漢和呂家那樣,上位的不是親生的,那簡直完蛋;像劉啟這個倒霉蛋,外戚不認可他執政方針,親媽又偏心的,那也叫個痛苦地想吐血
劉啟我媽偏心
劉恒竇姬聽上去未來確實不太聰明的樣子。
不知道隔壁世界線風起云涌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快樂地抱在一起疊疊樂的父子兩對著天幕透露的信息一邊學習熟悉著,一邊歡樂吐槽著。
劉邦要是能看見,說不定會被這迥然不同的待遇給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