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澤沉默地聽著天幕的聲音,從聽到呂雉開始,他就難以端坐在坐席之上,而是逐漸、逐漸地,隨著諸呂之亂的名聲彎下了腰。
周邊原本還有不少簇擁著的人群,可眼下,劉邦若是一眼掃來,恐怕會發現他們這邊是如何的鶴立雞群吧除了他和弟弟呂釋之,以及到了現在也不肯離去的樊噲以外,沒有別人了。
莫名的悲涼涌上心頭,他只感覺有一種無處發泄,難以解脫的迷茫,以至于快要壓迫出這個性格剛強的漢子的哽咽。
他在眼下的情況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對呂家來說最可怖的打算既然光幕極言呂氏在妹妹在位之時權勢之顯赫,那么為了鞏固這種地位,她會不會選家中適齡女郎以配諸侯王呢
那那樣代王后和幾個子嗣的離世
他閉上了眼。
這是偶然嗎還是有人處心積慮的后果我們誰也不敢做出定論。
這位代王后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真實的名姓,我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出身,她膝下的幾個孩子是什么品性。
這也很正常,畢竟歷史太粗略了。掛一漏萬的體例,時代的洪流沖刷之下,沒有辦法為這些早逝的命運留下什么具體的名聲。
更何況取代他們的,是作為未來西漢正統的皇帝與太后。為了皇統延續的穩定,又何必為此大書特書呢
不管他們的死因到底有沒有什么蹊蹺,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劉恒順利地當上了皇帝之后,劉啟剛好就是他的長子,順理成章被立為了太子。
這是劉啟第一次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但他的處境依舊很尷尬劉恒之所以選擇他,既不是因為特別的寵愛,也不是出于對能力的看重,只是為了穩定自己這一脈皇位傳承,讓其余藩王不要生出什么不該有的心思。
他必須在接下來的太子生涯里向劉恒證明自己的天賦,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價值,向劉恒證明他才是那個可以繼承劉恒志向的存在。
畢竟老劉家的太子,從來不是什么保送途徑劉盈的地位被動搖過,劉啟自己廢過栗太子,劉據被迫卷入了巫蠱之禍劉啟要是沒辦法讓劉恒認可,下場也只有被廢的一條路走。
萬幸的是他成功了。
劉恒這可尷尬了。
被挑明了心思的皇帝帶著點擔憂與僵硬地去看自己懷里的兒子,心想著這天幕怎么什么都說。
他哪里不喜歡兒子了他明明很喜歡這個未來謚號是景的兒子啊。
前提好像確實是因為他未來干的很不錯。
但劉啟的神色卻很淡定,甚至有些出乎劉恒的意料。他完全沒有展現出什么,被后世人點明自己的親生父親并不算喜愛自己的困擾,委屈,乃至于憤怒來。
他就是很平靜的,仿佛早就知道了這一點,天幕的說法對他來說不過是老生常談的過耳云煙。
劉恒第一次認真地,開始正眼打量著這個兒子。
他好像確實忽略了。
劉啟從來都是一塊璞玉。
劉邦悻悻那什么,果然后世人都知道他不滿意劉盈啊。
呂澤痛苦我就知道我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