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一滴,又一滴。
天幕的畫面一向寫實且精致,以至于那滴滴沿著劉啟手上博局下落的血滴,其色彩都是飽和而鮮艷的,落入他們的眼中,更是帶著接近妖異的肆意。
他們不知道未來的吳王是誰,但具體的身份也無關緊要。天幕之前早就交代得明白,后來的諸侯王基本都是劉氏的血脈。
也就是劉啟的血親,血脈相連的宗族。
可是吳王太子的尸體就那樣癱倒在皇太子的腳邊,紅紅白白的顏料濺射噴灑了一地,像在地上繪制了一副極絢麗的彩繪,襯得一旁身姿挺拔的少年干干凈凈,白皙到晃眼。
這還是親戚啊,他動手的時候,遲疑過嗎動搖過嗎
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們把這被天幕藝術化過的場面,死死地烙進了視網膜的深處。
這樣的君主,對于他們,又會有什么憐憫嗎
突兀沉重的壓力又一次被狠狠壓到他們的肩頭,沉默著,沒有人開口說話。
天幕卻雀躍著,仿佛終于進入到了什么重要的環節一般閃動著,最后呈現出了十個莫名的大字,下一秒再轉換成了隸書漢文帝遺留的社會問題。
漢文帝的仁政,可以說得上是名聲冠絕歷代,后世無數明君賢臣紛紛以之為偶像。
他的好大兒劉啟在自己即位之后發出的第一道詔令,就是在重制宗廟禮儀制度的同時,狠狠地為自己親爹總結并夸耀了那拉出來閃亮亮的政績,成功給親爹奉上了太宗的廟號,衍生而出著名的“德隆于太宗”。
所謂“臨天下,通關粱,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欲,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肉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再加上什么“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
可以說字里行間都能看出劉啟那對親爹熾烈而真摯的愛了,跟好話不要錢的一樣。
但是,我們從辯證的角度出發,劉恒黃老無為治國的觀念,雖然促進了社會生產的恢復與發展,但也遺留下了許多社會問題。
本人就生活在文帝朝當時的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在自己獻給文帝的治安策中,替我們鮮明而尖銳地指出當今天下,“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已經是“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的危機形勢了。
具體再結合歷史背景替他總結并補充一下,主要的社會問題也就大概是諸侯王勢大、匈奴入侵猖獗、國庫財用不足、富商豪強崛起、吏治敗壞這區區五點而已。
嗯,“區區”,真的是區區。
畢竟劉啟登基的時候,所要面對的就是上頂著親爹親媽信奉黃老之術的孝道壓力,內跟著把持軍隊、朝政的軍功集團和外戚儒吏勾心斗角,外頭還要平定一個,國仇家恨一起爆發的吳國領頭的七國之亂。
順帶還要在未來十幾年執政中,大致解決,或者緩和這區區五個問題,給兒子留下一個“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的治世以方便兒子繼承他的意志打出大漢雄風來,
而已。
說實話,劉啟真的是個好兒子,好父親啊他爹和他兒子之間要是沒了他感覺他爹和他兒子都會繃不住吧。
所以啊,劉恒你何必用愿不愿意面無怨色,給你吮吸毒瘡這個方法來檢驗你兒子對你的孝心啊就劉啟這個打小養尊處優驕傲自信放光芒的張狂性格他再愛你也控制不了自己的生理反應的吧
能夠繼承父親的志向,發揚光大父親的事業,使自身的名聲于后世而顯赫。這才是天底下對父親真正最大的孝道啊
劉恒感謝親兒子送來的大份管飽的夸獎尊崇知道你愛我了行了行了。
心情愉悅地搓了搓懷里已經被揉搓地放棄掙扎了的兒子,劉恒看著那個著名政論家的“賈誼”,思考著這是哪一位可以為他所用的賢臣其實在他手上可能沒辦法好好被運用,但是他可以把他打包給劉啟啊。
劉啟卻探出了個腦袋,帶著疑惑與不解地問他爹“所以,父皇為什么在天幕指出了那么多弊端之后,還不改變自己執政的方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