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啟這“兄友弟恭”的發言之后啊,竇太后立馬是心生喜悅,而劉武雖然表面上堅決推辭了親哥的“異想天開”,表示自己對親哥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有這種僭越的想法呢實際上老高興了,已經把自己當皇位繼承人看了。
所以,在七國之亂開始的階段,面對吳楚聯軍的洶洶氣焰。劉武那堅決捍衛的可不僅是親哥的位子啊,也還有他已經默認未來會歸屬于自己的皇位啊
這不得給親哥好好打工笑死,什么一句話拿捏一個諸侯王。
朱瞻基眼神可疑地挪移那什么,皇帝的話,怎么能叫畫大餅呢
雖然沒有接觸過畫餅這個奇妙的概念,但聯系上下文,詭異明白了該概念核心的明宣宗理不直氣也壯反正我爺爺愛我
關于傳位梁王事件,有些學者從自己的研究方向出發,將其判定為景帝醉后的信口胡說,將之后太子得立,景帝傳位兒子,歸功于外戚竇嬰的據理力爭,覺得劉啟這樣做就是為人輕佻,不知道一諾千金。
我個人很不贊同這樣的觀點。
首先,劉啟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整個人處于的是“酒酣”而非“醉酒”的狀態。“酒酣”強調的是一種歡樂的心情,說明的是當時在場的氣氛都被炒得很火熱,很和諧,并不代表劉啟整個人已經喝上頭失去理智了。
其次,劉啟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對他個人神態的形容,叫做“從容”,也就是說,他是在一種放松的,舒緩的,經過自己理智判斷的情況下說出這個約定的。并不是喝酒失智,“嬉笑”而“戲言之”。
至于傳位梁王的真心在劉啟自己當時已經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怎么可能有多少呢
況且漢家的皇位傳承本來已經夠動蕩了,好不容易到劉啟這算是皇太子名正言順登基了。要是再來一波兄終弟及,此后漢室的傳承就別想真的穩定下來了。就沖這一條,不少真心為漢室著想的忠臣就絕對會帶頭沖鋒。
并且,就算沒有竇嬰的據理力爭。我們也可以通過七國之亂后,劉啟趁著梁王的實力跟吳楚火拼消耗的差不多了,就立馬立長子劉榮為太子以穩定位置,而梁王卻無力正面對抗這一事件看出來,就劉武的水平,那是真的玩不過劉啟。竇嬰的支持,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所謂傳位梁王,依我之見,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劉啟為了讓親弟心甘情愿替他沖鋒在削藩第一線兩敗俱傷的一場騙局而已。
蕭何沉默地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笑容燦爛的劉邦,在引來對面回望之后,低聲湊到耳邊“真不愧是你們家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親生的。”
說謊不打草稿,胡編不會臉紅,就算是坑起自己人來,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完全不帶手軟的。
劉邦瞬間抗議起自己老朋友的揶揄來“怎么到現在才一看就是親生的呢明明你早就該看出來這肯定是親生的啊”
蕭何都被他這厚顏無恥的臉皮給哽住了我原本以為你要為自己的本性辯駁幾句,誰知道你糾結的點是這個啊
東邊的梁王在養精蓄銳,躍躍欲試,誓死保衛自己親哥以及臆想中的未來皇位的同時。西邊的長安城里,也為了七國之亂的處理辦法有一場激烈的交鋒。
面對叛逆分子,以劉啟剛烈的性格,最先想到的處理方法當然是打。正面開戰,雙方激烈地交流完物理意見,進一步從物理上消滅藩國對中央政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