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劉武是劉恒養大的四個兒子里頭的老二。他在文帝二年被封為代王,后來徙為淮陽王,原先的封地被全部歸給了老三太原王劉參,號為代王。
他的四弟梁懷王劉勝才是原先的梁王,因為年紀最小,特別被劉恒所寵愛,賈誼就是給這位梁懷王當的太傅。后來因為墜馬年少而夭,賈誼因為自責,不久之后也隨之而去。
梁懷王去世之后,因為他沒有兒子,本該國除。但梁地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以之為藩國可以為中央的屏障,所以當了十年淮陽王的劉武就被丟過去當了梁王。
說句老實話,講到這里我都要給劉啟抹把眼淚。同母的弟弟雖然不被親爹寵愛,簡直活的像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到底是親媽竇太后的心頭肉。異母的弟弟們,老三的封地竟然是親爹潛邸,老四更是被親爹寵愛到讓人看了就害怕。
就他爹不疼娘不愛,還得當個冤種太子勤勤懇懇給漢室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地打工,也難怪總有人揣測文帝曾經是不是考慮過換太子,對劉啟不滿意了。
你們大一統王朝的景帝,難道都是什么天選冤種嗎
劉恒默默捂住了兒子的耳朵,但已為時過晚。聽完了天幕突如其來的情感輸出的劉啟,可憐兮兮地轉過頭,默默用著一雙帶點水色的眼睛仰望著他。
未來能當皇帝的苗子,基本上都是一等一的做戲好手,更何況這種突然扎心的情況,本身就很容易調動起自己內心真實的情緒。劉啟當場眼眶就紅了一圈,在他那張天生就白的小臉上,看著就萬分明顯,更添了幾分可憐。
但也許是跟著天幕的剖析又長了幾分心眼,又或者是詭異的天賦在奇妙的地方被開發出來了。劉啟只是用著一種后世人來看了都得說一句茶香四溢的眼神,小心翼翼地瞧著劉恒,整張小臉上寫滿了“親爹不愛我,想哭,但是要隱忍,不可以怪爹”。
劉恒這兒子進化得有點太快了遭不住。
他默默地把孩子的臉轉回去,沒說出什么爹以后一定愛你啊,怎么可能動搖你太子位子呢這樣的甜言蜜語,頗為冷酷地回上了一句“好好當你的太子去,你要是干得好我怎么可能換”
這也算是在隱晦地安撫了,于是實際上本身也就沒有多么委屈的劉啟也就跟著收回了眼底的淚花。
原本未來的我是個大冤種,和現在的我未來會是親爹的好大兒有什么關系
自信叉腰。
既然梁王的封地從地圖上看,就剛剛好是抵抗在中央與吳楚之間的第一道屏障。當中央與東方諸侯國之間的關系日漸緊張起來的時候,拉攏梁王自然成為了劉啟的第一選擇。
于是,景帝二年的時候,就發生了我們都很熟悉的,約定千秋萬歲之后傳位梁王的事件。
對,千秋萬歲這個詞,聽起來就很有模棱兩可的微妙,讓人情不自禁聯想一些,比如說,啊,“太子多疾,勉之”這樣奇妙的東西。
畢竟,你既可以說,是劉啟死了傳位給劉武,但也可以說,是千秋萬年之后,皇位才傳到劉武這一脈啊反正做決定的是皇帝,他跟你耍流氓摳字眼你還能拿他怎么樣
所以這句話真的聽上去就很畫大餅是不是但是竇太后和劉武就吃這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