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諸侯國的方面,雖然通過七國之亂的戰后處理,他基本上大力掃除了對自己懷有明顯反心的諸侯王勢力,卻也沒有繼續之前強硬的削藩政策。
這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認為的,吸取了晁錯強硬削藩的教訓,而是因為政治形勢的轉變,中央兩大勢力都不符合他內心的期許,對他的統治產生了威脅。
所以,劉啟通過大幅度的調整東方諸侯國,將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與中央兩大勢力保持平衡,恢復了文帝時期三方鼎立的政治均勢,使得三方相互牽制。繼而為自己掌控朝政最重要的一步拉扯出展示手腕的余地
軍權。
就是這樣
劉邦在心底一聲大喝,甚至想為劉啟在意識到問題所在之后立即調整方向,進而精準找到關鍵所在的敏銳擊節稱贊。
他為什么那么不放心韓信為什么要不敢相信韓信對自己的忠心,多次趁其不備夜入軍營,通過接近于偷的方式將韓信手中的虎符收歸所有呢
這總不能是他崇拜信陵君到上頭的地步,好好的交接虎符都不肯,偏要效仿什么“竊符”吧
當然是因為,軍權這種東西,一旦沒辦法完全掌握在最高領導的手中,就極容易生變。
所以,當劉啟感覺到朝政沒辦法順心如意的時候,奪取軍權是真的極清醒的認識。
那他的手段呢劉邦期待著,他想看看他的好兒孫能展現出來什么樣的操作。
可惜,他的這一愿望,短期內還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劉啟徹底收攏軍權的過程其實說來有些漫長,并且很多是在他穩定地位之后的第二次改革時期才真正得以實施的,在這里我們先按下不表。
在我們現在所講的這個鞏固地位的過渡階段,他其實主要就干了一件事,應該是跟親爹學的,將中尉這個職位安排給自己和親爹兩代人的親信衛綰來掌控也許是之前自己自我發揮造成的后果遺留下的心理陰影實在是有點大,其實景帝這個階段的大部分措施,或多或少都帶點文帝的影子。
額,這也許能叫做某種意義上的,起初不理解親爹,后來成為親爹,再后來有別于親爹
總之,無論如何,漢王朝總算是得以安分幾年了。但其內部依舊存在的矛盾重重,亟需等待著一個合理的出口爆發出來。
這個出口,就是景帝七年之時的廢立太子事件。在這一年,劉啟選擇廢掉已經長成的栗太子劉榮,而改立當時年僅七歲的膠東王,后來的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漢世宗孝武皇帝
劉啟當即一個貓貓猛探頭,整個人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地朝天幕望去,一雙原本偏向狹長的眼睛此刻都睜圓了幾分,閃著喜悅的燦爛的光。
劉啟這個廟號,這個謚號,感覺我這個兒子很棒誒想要喜歡
他看著屏幕里左右兩邊各自顯現出來的身影左邊的栗太子雖然更為年長,但長身玉立的少年肖像劉啟的臉上卻沒有幾分父親的凌然,反倒添了幾分書生式的文弱。
而右邊的劉徹盡管年紀尚幼,一看就尚且是個三頭身的孩子,臉龐比起劉啟的英朗更多了幾分應是遺傳母親的秀氣。可偏偏整張眉眼都透著一股驕傲自信的靈慧,于是那份秀氣便不帶分毫的脂粉柔弱,卻成了一種天生貴氣的神采。
劉啟高下立判啊這是。
他瞬間在沒有任何前因后果的條件下理解了未來的自己,并情不自禁地感嘆起他們真不愧本質上是同一個人,看人的眼光都不帶怎么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