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栗姬母子在劉啟面前的表現,可以說完全的自取滅亡栗姬在劉啟還活著的時候就敢拒絕照顧劉啟死后遺留下來的妻兒,性格又一向爭強好勝。而劉榮頭頂著一個強勢的母親,卻沒能在歷史上留下什么剛強的名聲。
你擱這玩什么呂惠復刻嗎甚至以栗姬的頭腦,她又怎么配和呂雉比較
劉邦敢把朝政交給呂雉,呂雉能還他一個漢初的穩定局面。劉啟要是敢把朝政交給栗姬,那漢朝估計遲早要完。
所以劉榮的地位在景帝的心里第一層被動搖。
劉恒看著屏幕里面,美貌但顯而易見地任性肆意,在皇帝的面前都敢耍小脾氣,看似精明實則從內而外散發著一種清澈的愚蠢的女子,沉沉的眸光移向劉啟無語中又帶了幾分心虛的驚艷的臉上。
破案了,這小子好的就是這一口。
不無痛心疾首的文帝,深切地意識到了自己太子的一大毛病這小子真的祖傳顏控,甚至進化到了就是專好這口張揚明艷的美。
以后給他挑個長成這種風格但是聰明多了的媳婦吧畢竟天生審美擺在這里
嗯,那個聽起來像是徹兒生母的王夫人應該就不錯,就不知道到底是哪家的女郎。
劉恒也忍不住對天幕產生了些許的期許栗姬這款當個普通寵姬肯定是沒問題的,當太子生母就太掉價了。但他覺得那位王夫人就很可以啊
徹兒多好。
同款對武帝濾鏡親爺爺如是評價到。
除此之外,同樣反對劉啟廢劉榮的是誰呢
在七國之亂之后,共同把持著中央朝政的兩大勢力的代表陶青、周亞夫為他“固爭之,不得”,竇嬰為他“數爭不能得”。
甚至原本被劉啟寄予厚望,以為這下算是完全的親信了吧的中尉衛綰都牽扯了進去,最后勉強落得個被放歸回家好歹沒有身亡的下場。
其實仔細想想也很正常。
如果劉榮令劉啟不滿的地方是殘暴昏庸,那么也許朝臣為了漢朝的延續會站在劉啟的一邊,畢竟朝代的延續高于皇帝個人,更不用說劉榮此時不過是個太子。
可是劉榮的品行為人,從他被廢為臨江王之后,百姓看見他被人帶走竟然為之流涕說“吾王不反”,最后的評價是“百姓憐之”。我們大致可以推斷,他也許性格不錯,甚至于稱得上寬仁,沒有景帝很多兒子的初具人形。
他最大的罪過,在劉啟的眼中叫平庸,叫軟弱,叫容易被人擺布。
但站在朝臣的角度上,立一個平庸的,容易被他們所控制,外戚的腦子也不是很清醒,很好使的太子。這豈不美哉
要是栗氏敢效仿呂氏,那就更加美滋滋了他們完全可以再來一次誅栗之亂。
考慮到七國之亂之后的劉氏宗親諸侯王們已經無力對抗中央,這次說不定直接可以朝臣們把持幼主,提前不知道多少年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東漢末年直呼內行啊,家人們
所以同姓諸侯王的設立還是有其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