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向對比一下劉啟對自己除了劉榮以外十三個親兒子的待遇,雖然劉徹毫無疑問是他最為寵愛的掌上明珠,臨死之前都要擔心主少國疑,強撐著病重的身體給武帝提前加冠,最起碼把握住能夠親政的第一條件。
但這并不代表對于其他的兒子,景帝就是冷酷的正相反,他對于基本上所有的兒子都稱得上溺愛,完美繼承了一些親媽護短的脾氣。
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那就允許他廣交天下之士,修禮樂,藏古書。魯恭王劉馀好治宮室,甚至膽子大到敢破壞孔子舊宅來擴大自己的宮殿。江東易王劉非好武力,于是景帝在他十五歲就給他賜將軍印,又舍不得兒子受傷,不允許他往擊匈奴,卻允許他招四方豪杰。
膠西于王劉端因為羊尾親近一次女人就生病幾個月,最后殺了自己的男寵和兒子的母親,最多削地。趙敬肅王彭祖靠詭辯中傷國相,自己大肆斂財,行徼邯鄲中,讓行商都不敢從趙國過路,最后快快活活壽終正寢。常山憲王劉舜仗著自己是景帝的小兒子,多次橫行霸道,結果劉啟最后每次都是寬裕了。
至于我們更為熟悉的,漢昭烈帝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那好美人美色,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的輝煌戰績,以及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的先祖長沙定王劉發那平平無奇的一生,相對于他們驕橫不法肆意妄為的兄弟們來說,都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雖然這種行為我們應該極力批判,甚至不吝嗇于給景帝幾個白眼,大罵他一通。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得出,劉啟對親兒子是真的溺愛是常態。
所以,像劉榮這樣一開始就被他指指點點,后來廢了他太子之位,最后更是因為區區“坐侵廟壖地為為宮”這種,晁錯犯了差不多的事都被劉啟詭辯到無罪的罪行,被劉啟派人帶到長安審訊,最后活活逼死的倒霉蛋。
他的悲劇,真的不是完全依托于區區宮闈斗爭,像一些人大肆吹噓的因為栗姬拒絕長公主劉嫖的求婚,被長公主所怨恨,隨后長公主聯合王夫人陷害栗姬,多次在劉啟面前詆毀太子而吹捧劉徹所導致的因愛廢立。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博弈。
畢竟,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如果僅僅是宮廷內部的爭斗,對于成長于皇宮之中,母親竇太后后來因為目盲而失寵于文帝,肯定會受到文帝新寵們為了自己的親子多加詆毀的劉啟來說,這種事情還有誰能比他更門清的嗎
在劉恒死亡目光的凝視下,劉啟默默地一點一點低下了自己的頭。
天幕每說一個他的混賬兒子,他爹的眼神就更鋒利一點,每說一件他兒子辦的混賬事,他爹的臉色就更臭幾分。
劉啟我錯了我錯了我錯了我懺悔啊,父皇,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啊
他小心翼翼地試探“父皇那我以后就只生三個兒子”嗯,一個徹兒,兩個未來皇帝的祖宗,這樣應該可以了吧
然后就被親爹揪著耳朵罵了。
“你以后怎么保證你就只能生三個兒子的啊你甚至連這三個兒子的親媽是誰都不知道,哪里來的自信啊你現在能做的難道是少生兒子嗎你明明應該跟我保證的是好好教兒子”
“溺愛啊這么溺愛你也不怕這些混賬玩意給你的心肝寶貝徹兒添多少麻煩自己未來七國之亂還不夠啊讓兒子也得面對一波諸侯王叛亂”
“給我聽好了以后每個兒子都給我好好教知不知道不說每個都像徹兒那孩子那樣那么成材,最起碼都給我像那個長沙定王一樣,安安分分規規矩矩的不好嗎懂了沒有”
以劉恒的風度,能被氣到這種地步,也算是劉啟那些個奇形怪狀的兒子們給自己親祖父好好開了個大眼了。
我們用劉啟的視角去重新看待劉榮,他是自己和初戀寵姬栗姬的長子,他的背后站著誰呢
歷史不屑于對這種平庸的失敗者大加渲染,所以他在歷史上留下的不過只言片語。但我們可以用歷史對他被廢之后的記載去反推。
劉啟意欲廢除栗太子劉榮,誰站出來反對了呢
首先當然是栗太子的外戚勢力,劉榮被廢之后跟著被“誅栗卿之屬”的栗氏一族,也是劉榮被廢的第一個原因。
我們不得不說啊,一些特定的歷史記憶,在特定的歷史朝代所留下的陰影真的是綿延不絕的。
在劉啟所處的時代環境下,他朝前看去,對于太子的擔憂最顯然的自然是呂氏一族的前車之鑒他會害怕外戚掌權,重現當年呂氏專權的現象更何況,在七國之亂之后,可再沒有虎視眈眈的劉家宗親能推翻中央,防止外戚篡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