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件事,單純從蕭何的措施來看,沒有任何的毛病。他成功地把自己進一步捆綁在了劉邦的造反事業之上,使得劉邦對他的信任和情感都得到了加深。
當劉邦后來為他封侯,手底下的武將們卻覺得蕭何一介文吏不配的時候,他給蕭何找理由還要特意強調一句只有蕭何是舉家從之,從而使得其余人啞口無言。可見這樣的舉措確實是正確的。
但是啊,這個驅使他這樣做的理由。多少就有點說不出來的奇怪的感覺了。
有一種本來好好的,結果反而被自己嚇自己,嚇出了隔閡的美感。
“是啊”
dquoheihei”
他最后只能嘆了口氣,有氣無力而半帶著心酸地解釋起自己當時的情況“結果等到后來,就成了一人獨掌大權了。”
“陛下縱然是愛重,可是臣當時確實對于壓力也是不勝惶恐。”
“臣是文吏,沒有陛下敢為人先的氣魄。處在那樣的環境之下,亂了心神也是正常之事。”
如果說后來幾次的信任危機至少還有跡可循,有理有據。但這一次我是真的感覺純粹是蕭何被這個鮑生給忽悠了。
原本正因為蕭相那番說辭而安撫著他情緒的劉邦不由一頓,眼神下意識看向蕭相的目光。但萬幸正有點失魂落魄感覺的蕭相,也不知道是沒注意還是不在乎,并沒有多大的反應。
劉邦那就好。
他在心里松了口氣,對著后世人的話就立即反駁之后幾次也肯定沒有根據。
沒有
只能說真不愧是和韓信引為知己的男人,你們身邊的謀士都有點,額,不相信人性或者是想干票大的,于是把你們往奇妙方向上拐的奇怪感覺。
“啊”
原本規規矩矩跪坐在劉邦和蕭相之間作為障礙物,又因為兩人之間的交談而下意識壓低了一點身子的韓信冷不丁也被天幕牽連到了,眼神中也帶上了和蕭丞相類似的迷茫。
我又怎么了我身邊哪里有等會
一個原本被他有些淡忘的身影逐漸又浮現在腦海中,韓信的臉色也跟著變得有些奇怪。
韓信我身邊好像確實曾經有過一個想干票大的的謀士的。
當時的情況,是蕭何已經一個人在關中治理了接近一年多了,雖然名義上是輔佐王太子,但劉盈只有五六歲,誰也沒指望過他干活。
蕭何一個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處理政事,用史書的話講叫做“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劉邦對他的信任甚至達到了允許他“專任”的地步。
結果好好干了一年多啥事沒有,非要在漢三年的時候懷疑蕭何嗎
懷疑他想要造反
蕭何是個文臣,從后來劉邦給蕭何封侯還要被自己人嘴說他沒有戰功就可以看出來秦漢彪悍的風氣,可不興得跟著一個普通文臣造反。并且如果真懷疑的是這一條,鮑生讓他送自家人參軍就是昏招,只會增加劉邦的不
安。
懷疑他會因為前方戰事不利打算投奔項羽
從鮑生給他的建議來看,他所思考的應該是這一條。
想法確實是好的,出發點也沒什么錯誤,甚至說最后干出來的事情導致的后果也不算壞。
可是可能嗎
看明白了自己當時環境帶來的影響之后,放下心結的蕭相搖了搖腦袋,把那份因為敘述過往而不由又沉浸進去的畫面清理出腦海,失笑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