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反秦抗爭的結果最終是失敗的,可卻因此牽扯到了最后一任韓王,韓王安被遷至的陳縣對,就是先前張耳投奔過去的陳縣。于其爆發了一場更大的反秦抗爭,進而演化為秦楚之間的一場激戰。
而在這場戰爭之中涌現出來的楚軍將領叫做項燕,他在陳縣這個地方大敗由李信指揮的二十萬秦軍,用事實證明了不是所有名字叫信的人都很會打仗。
不是所有名字叫信的人都很會打仗
蕭何將這話的意思反過來倒也就是起碼有一個名字里有信的人很會打仗了。
韓信。
冥冥之中,他的思緒第一時間把握住的,是那個先前出現過的陌生的名字。
“天幕為什么要特別強調一句項燕”
劉季耿耿于懷的則是另外一點他當然認識項燕,可是后世人基本上懶得提和未來沒有什么大關聯的人物。
于是自然而然,他便聯想到先前那位同樣姓項的存在。
“那項羽是他的子孫”
長相看起來挺年輕的。劉季回憶著不久前才見過的那張臉,比較了一下兩人的歲數做出了最后的點評應該是項燕的孫子輩吧。
也許是楚軍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給予了張良足夠的信心。當新鄭反秦失敗之后,他離開了韓國舊地,在各地游學。
而陳縣這片永遠沖鋒在反秦第一線的熱土,就成了他最重要的停留地。
可以說,如果秦末那么多地區,一定要選一個宇宙的中心的話,那一定是陳縣。
它層累著楚國舊都,韓王遷地,昌平君和項燕的反秦據點等等的身份,收留過魏國的游俠名士張耳和陳馀,是秦末起義的首事者陳勝的故鄉,臨近著吳廣出身的夏縣,最后還是張楚政權新的國都。
張良在這里先后結識了不少的豪杰,手上的反秦人脈大多也就是在這里建立起來的。他的復仇決心,也因為這里始終不曾平歇的反秦風土,而愈發的堅定。
劉季敏銳地從這段話中找到了自己可以利用的地方。
“張楚張楚是什么政權”
如果是正常的楚國復國,肯定用不上這個有些不夠“正統”的國號。
楚是楚國,張,張是張大的意思嗎張大楚國
“是,”他忍不住喃喃自語起來,“那陳勝嗎”
首事者的名號啊,多么顯眼著,讓劉季也忍不住為之側目。
可是隨著秦成功兼并六國,一統天下之后又采取了軍事鎮壓和法治建設雙管齊下的政策以穩固政權,復國的希望在年輕氣盛的張良眼中逐漸渺茫。
他還能策動起一場足夠盛大規模的叛亂嗎好像有點困難。
但是這份仇恨依舊是無法抹平的傷疤。
于是,“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
面容白凈的青年人,線條柔和的臉龐,此刻卻滿是被仇恨與不甘浸染的堅毅與決絕。
難道是他不夠愛憐自己的弟弟嗎那么草草地置辦葬禮,幾近寒酸的安葬,看不出絲毫昔日貴族的哀榮,看不見長兄悉心關懷的痕跡。
天文數目一般的財富潑水般地從指縫間流出,可是他的眼神卻不曾有哪怕分毫的停留,只冰冷地遙望西邊的方向。
那是咸陽的方向。
是因為他身上肩負著更重要的大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