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遵守的是軍法啊不是一般的法律啊
劉邦對著后世人那句抹黑與污名化沉默了一會,隨后只是默然地挪開了眼神。
后世人的朝代距離他們實在太過遙遠了,遙遠到所有的喜怒愛憎,都無法再影響到他們的本身。
可是做出了那樣,在后世人口中頗為不齒的事情的皇帝,此刻確實極平靜的,甚至面容和煦的。
但是對于現在的漢朝來說呢
他們想要穩定自己的正朔,保持自己的法統,就必須去批判秦朝。
站在漢朝皇帝的立場之上,劉邦完全不會覺得自己有做錯什
么。
這是政治。
而其余的人甚至比他的反應更小,韓信更是看著那句軍法有些被哽住了的無語。
沉默了半天,他只能匪夷所思地發問。
“軍法要是還不夠嚴苛,那軍隊還能有戰斗力嗎”
萬幸的是,后世人肯定了他這個觀點。
軍隊的紀律管理一向是很重要的一點。雖然古代軍隊的軍紀和道德基本上都不能和我軍媲美,但是不管一支軍隊的作風到底如何,所有能打勝仗的軍隊必須有一條鐵紀。
服從命令。
實際上,軍隊“失期當斬”這件事在古代是真的很正常,完全稱不上一句司馬遷用以抹黑秦朝漢朝自己的軍法里頭也寫著這一條呢,司馬遷要是敢說這是抹黑,當場得跟漢朝將軍們貼身肉搏。
你如果偏要說,哎呀馬遷對漢武有意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說不定暗暗擱這指桑罵槐呢
那也大可不必啊
漢朝的軍法最早是韓信和張良兩個人編次的,司馬遷對這兩個人的喜好大家基本上還是可以讀得出來的吧他至于因此順帶抹黑一下這兩個他還算喜歡或者同情的存在
如果這還不足以說服你,那么司馬遷還寫武王伐紂的時候,就說了失期當斬;采納了國語魯語中,大禹因為防風氏后至而斬殺了他的說法。
這兩個人,總不會還有人覺得是在抹黑了吧
“”
劉邦哪怕是看到了那位叫司馬遷的,出場率很高的史學家對他的好曾孫心里懷揣著偏見,此刻都不由為他憐憫一把。
怎么什么陰謀論都可以往他腦門上扣啊
人家就是一寫史書的,就算也許夾帶了一些個人感情,啊比如說先前講劉啟的時候也提到的待遇問題。
但后世人也不至于所有猜測都往人身上跑吧這么不相信他一個人寫的書,那干脆全都別看了吧這世上所有寫史書的難道不都有私情
特意被后世人點明被偏愛的張良韓信兩人有點離奇。
心知肚明自己估計是被同情的那個,想到上一次后世人所說,異姓諸侯王沒一個落得個好下場的言論,心情也跟著低落起來的韓信,心下也只能懨懨祈禱他最好是很早的時候病死了,因為青年早夭所以才被那司馬遷同情。
就算不是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