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起義之后,陳勝吳廣立即攻下了蘄縣,以之為第一個根據地,壯大并擴充了自己的實力,隨后兵分兩路,主力向著陳勝的故鄉,知名反秦圣地陳縣開撥。
此時的他們,勢力已經壯大到擁有六七百乘兵車,一千多名騎兵,數萬名步兵的地步。在攻下陳縣后,成功聽取陳縣父老們的懇求,建立起了張楚政權。
這場起義迅速從地方兵變演化為割據斗爭。關東各國的反秦人士紛紛響應,要么不遠萬里前來相投,要么就地起義遙相呼應。
孔子的后人孔鮒帶著孔氏的禮器做了張楚的博士,魏國的王室后裔魏咎、楚國的封君蔡賜、以及先前提到的張耳、陳馀等人匯集到張楚的麾下。
而陳嬰起兵于東陽,英布、吳苪起兵于番陽。
項梁項羽起兵于江東,劉邦起兵于沛縣。
背景音里,沉重的鼓聲突然一擊而停,騰歇的余韻綿長而顫抖著流進觀眾的耳中。
劉季坐直了身子,平視著光幕上那個先前由于始皇帝珠玉在前,而被恍神的他淡然忽略而過的青年。
比起上回年少的稚嫩,此刻已然長成、身材高大威武的青年人,怒睜著一雙不似常人的重瞳,隔著天幕與劉季對視。
這就是他未來要面對的對手,這就是滅秦最尖銳最鋒利的長刀。
陳勝大澤鄉起義、項氏會稽起兵和劉邦沛縣起兵,是決定秦楚漢歷史動向的三件大事。
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開啟了秦末之亂的序幕;項羽在巨鹿消滅了秦軍的主力,決定了秦亡的命運;而劉邦攻入關中,迫使秦政府選擇投降,徹底奠定了秦帝國的消亡。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讖言,我們后世人看來,往往都會被后面楚漢相爭之時劉邦項羽韓信的表現而吸引住眼球,誤以為是后三者的表現正切合預言。
實則不然,韓信的登場,對于秦崩的時刻太過遙遠了。他是楚亡的先聲,卻在滅秦的過程中存在感確實稀薄。
“”
劉季皺起了眉,他從后世人的言下之意中聽出了端倪。
“這韓信,他分明是追隨著我的啊”
他對于自己的眼光還是有些自信的,就算先前還不算篤定,可在后世人的肯定之后,他就堅信未來的自己看人的毒辣。
可是既然那韓信是后世人不吝嗇于褒美的天縱奇才,眼瞅著是幫他消滅項羽的主力。甚至出生都是在淮陰,一個實打實的楚地。
那怎么能在他的麾下嶄露頭角地那么晚他該不會一開始不在自己手下吧
突然頓悟這一點的劉季手不由一抖,原本淡定自若的神色也有幾分難看。
他已經從后世人提及韓信的頻率猜到了那漢初三杰最后一人的歸屬老實話,一個管內政的文臣,一個出謀劃策的謀士,再來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這樣的搭配確實相當的合適啊。
可是蕭何眼下就在他身邊,在天幕劇透之后身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