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當然,什么群臣下大將軍那種故事肯定不可能在劉邦和韓信這倆身上發生的,豬豬那畢竟可是徹頭徹尾從不遮掩的偏心來著。
劉季所以為什么要喊我那好大孫豬豬啊
因為漢武帝的存在感實在太高,于是也或多或少猜出了他應該是個優秀到名氣很盛的子孫,劉季更加對于那個稱呼情感微妙起來。
雖然后世人喊起來的語氣還挺可愛的就是。
他一邊心里嘀咕幾句,一邊默默又記下了新的注意事項把將軍拐回來之后要好好溝通。
聽上去他未來的大將軍雖然在政治方面有些不夠成熟,但對他的恩情還是記得很牢的。就算發生了那種劉季聽了都有點不忍直視的矛盾,在相處時間長了之后,關系竟然還能有所彌合。
劉季那么這回早點培養一下感情,別讓他繼續在奇怪的事情上犯糊涂,不鬧那些矛盾不就行了
對自己與人相處的能力很有信心的人對此表示小菜一碟。
可是下一秒,天幕的論述直轉而下。
但即使如此,韓信依舊是要去死的。
漢初眾人沉默著,他們差不多明白了整件事的邏輯,回想到前面繼承人的問題,一種莫名的悲哀油然而生。
蕭相躊躇了一會,最終還是伸出了手,把隱隱也明白了什么,于是面色有些陰沉的韓信攬住。
“沒事的。”他沉著聲音,盡可能想說得溫和“你未來不會再面對同樣的局面了。”
如果劉邦和他的關系,在最后竟然還能稱得上一句緩和。
那么會是誰動的手呢
為什么要讓韓信去死呢
他們心里都有了點數。但天幕還是沒先正面回復,它又習慣性繞遠了話題。
我們后來有些人喜歡評論歷史,在秦末漢初這一段時間,有人就覺得如果讓始皇帝得到了漢初三杰,那么他們一個都不用死,尤其是韓信不用死。
啊,對,這是正確的。但是這不是能反過來貶低劉邦的理由,因為這倆人當時所面對的局勢從根本上就不一樣。
首先是能得到的功勞與聲望上限的不同。
在始皇帝手下,韓信可以干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拓土開疆,功勞肯定赫赫,但是絕對比不上在劉邦手下平天下定天下的層次。
畢竟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哪個更勝一籌,相信大家還是心底有數的。
“”
dquo”
,因為在秦朝之前還有秦國。而在他之前的歷任秦君,早就已經固定了自己作為“君主”的身份,和臣下之間存在明顯的地位落差。
于是對于嬴政來說,他是君,武將不管再怎么樣都是臣子,是他的屬下。
這個觀念對于秦朝上下來說都已經可以稱得上根深蒂固,沒有人會去質疑說嬴政為什么能當國君,為什么能當皇帝。
哪怕曾經生母趙姬的腦回路奇奇怪怪想要用完全沒有嬴氏血脈的異父兄弟取代他的地位,哪怕因為趙姬和呂不韋之間的關系被傳過是呂不韋兒子的謠言,但那些對于他來說不過是毛毛雨而已。
他的地位是不會被質疑與動搖的。
可是劉邦不一樣。
他最開始起義的時候,跟他一起起事的沛縣故人,雖然以他為首,但基本上是游俠風氣的兄弟相稱;后來打天下的時候,他和他的盟友們都是諸侯王的身份,名義上也分不出什么三六九等。
于是這就牽扯到一個名分的問題,君臣上下的問題。
那就是,憑什么是你劉邦當皇帝呢
因為劉邦的勢力最大最強,剩下非漢的勢力都對抗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