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夜色沉靜如水,黑沉沉的一片默然地壓下,襯得眼前天幕的白光一片奪目地明亮。
在說完那番論述之后,后世人的聲音消失了一陣,恰到好處地給所有聽眾以思考片刻的時機,只余背景那不知名的音樂,悠揚中帶著綿長的回響。
劉徹安靜地正坐著,冕旒的珠串半遮住他的眼簾,給予他失神片刻心緒復雜的機會。
人民,百姓。
他還記得當年后世人對他的夸耀,說著孝武皇帝的功績彪炳千古,慷慨激昂的陳詞,言語之間滿是毫不吝嗇的褒美之意。
他曾經欣然地全盤接受,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滿心懷揣著的是超越原先自己功績的雄心壯志,就算為祖母所掣肘也不減腹中的豪情。
但是此時,那心中曾經熊熊燃燒著的烈火,被后世人的冰冷與諷刺一盆冷水澆了下去,逼迫著孝武皇帝去正視他曾經忽視了的存在。
百姓重要嗎
劉秀再一次詢問自己的內心,一時之間有些百感交集的放空。
重要的吧。他們既然是他統一天下力量的來源,那么怎么不可以說,他們才是國家的根基呢如果他們不夠重要,那么為什么,每一個皇帝都要試圖把起義造反給平定下去呢
但是,但是
想要將一個人多年以來全部的認知悉數粉碎,那該是一種何等的艱難呢以劉秀的心性,他在面對這樣堪稱顛覆性的認知之時,都是萬般痛苦與掙扎著不可置信的。
天命怎么會是那么表象,那么普通的存在呢天命理當是玄而又玄,高高在上的意志啊
“民為重社稷次之”
精通儒學的皇帝神情復雜地喃喃開口,最后一句對他的身份來說難以接受的話語被含在喉口。
那后世人是孟子的學徒嗎它的話語既然能被鬼神以神通這般轉述,難道說明鬼神認同的,是孟子的言論嗎
被用迷信打擊著迷信觀念的皇帝,兩眼都有點放空。
或者說,所有想到這一層的聽眾們,神情都有點恍惚。
而天幕的沉默終于停止了,它開口,繼續著自己的發言。
東漢王朝既然已經從精神上崩潰了,那么就需要有人給予它物理上真正的瓦解。
地方上的黃巾之亂,使得豪強地主原本的私家武裝由隱蔽轉為公開,并借由戰亂時期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州郡官吏開始發展拓充自己的勢力,地方獨立性日益突出。
長期以來地主經濟發展導致的分裂形勢進一步明朗起來,東漢王朝已然事實上無法維持對全國的統治。
而在中央,靈帝死后,士族和外戚形成了第二次的合作。
大將軍何進和袁紹引董卓入京,意欲借外兵以誅宦官。何進卻犯下了和竇武差不多的錯誤,在盤算著這樣的計劃的同時,卻沒做好對宦官勢力反撲的防備,被十常侍所殺,外戚集團徹底落寞下去
。
但何進雖死,
作為大族地主集團代表的袁紹卻繼續勒兵發動政變,
因而也將宦官集團的勢力一網打盡。
皇權的兩大代表相繼覆滅,皇帝又年幼無法親政,皇權自然也就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