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有所思“農業當然是根本,蜀漢之所以沒把農業作為根本,主要是因為沒有條件而不是不想商業固然掙錢,可是沒有農業產出糧食,再多的錢也沒處可花。”
“而有著充足的商稅作為經濟來源,就可以為未來的戰爭做更大的準備”想著想著就忍不住上揚幾分唇角,孫權笑著對著周瑜,頗有幾分意氣風發的神采。
“接下來,我們主要學習的,應該是蜀漢那邊的貨幣了。”
“后世人說錯了。”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手指按在額角,和劉備頗為無奈地相視苦笑一聲。
現在的蜀地就已然出現了那后世人口中的“梯田技術”,魚鱗似的分布在山嶺相對較緩的坡面,絕不似它所想的那般開發困難。
“后世人所處的時代,相比人口很多吧”
有點欽羨又有點欣慰,劉備接過他的話頭縱然他們尚未完全取得益州,但是有了后世人的肯定,顛覆劉璋的自信又增進了幾分,此刻已然是將自己置在蜀地之主的角度上開始思考。
“如今的益州,只會像它后面提到的,缺乏人口啊”
他們還來不及為拓荒困難而思考啊,他們此刻最大的顧慮就是缺人,缺足夠的糧食啊
“將商業作為經濟的支柱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路。”
諸葛亮看著后世人之后的論述,不多時自然浮現出對應的政策來“昔日武帝為抗擊匈奴籌集資金時,也曾以鹽鐵之利作為支撐。”
“益州國小民稀,以之為支柱,確實也是合宜之舉。”
而天幕似乎應和著他這番話,繼續說著。
蜀漢的經濟支柱,主要應該有兩大點鑄幣業和蜀錦。
后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畢竟是葛亮自己承認的“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蜀錦以其精美的質量,不僅成為了蜀漢對內的賞賜衣物的選擇,更成為了蜀地對外輸出的主要大宗商品。
同時,雖然東吳那邊還不太好說,但對于北方的曹魏而言,其長期維持著以物易物、實體貨幣的經濟模式,本身就使得蜀錦這種具有著最常見實體物品“布帛”特性的奢侈品,竟然甚至能夠稱上一句硬通貨。
這就不是普通的,隨便用禁令就可以制止的,以供上級階層消費的奢侈之物,而帶上部分戰略品的色彩,和蜀漢同時出口的蜀馬、甚至貨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曹操感情這貨幣,現在都不能隨便擱置了嗎
縱然先前被后世人一通嫌棄而升起了幾分學習之心,但打心眼里還是帶著點儒家人對“利”的鄙夷,覺得也不是什么特別要緊的存在,稍微放
置一段時間也不礙事的曹丞相,現在是真的渾身一激靈。
當商品這種東西,竟然能夠上升到戰略品的高度,以曹操的敏銳和多疑,自然可以嗅出其中的危機。
你老本都有可能握在別人的手里,你怎么輕松得起來睡得著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