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貨幣、流通數目、實際財富
一連串未曾接觸過的陌生詞匯接連不斷地砸了下來,將所有聽聞見后世人理論的聽眾們都給弄沉默了。
復雜的凝滯在空氣中蔓延。有人處在身邊的,倒是能面面相覷著,望著對方眼中同樣的宕機與茫然感到一陣安慰。而沒有人身處一旁的,就只能默默將后世人隨口的論述記在心中。
這倒不是他們真的完全弄不懂其中的理論縱然此前可能對經濟的了解不夠深入,好歹也都是文化水平過硬,腦子足夠好使的人物。
只是猝不及防,完全不存在什么循序漸進地就給他們來上一套,后世很明顯已經形成了理論,于是不帶過多論證過程隨口給出的結論。
短時間之內,他們又能給出多少的反應呢也只能默然記下了。
只有曹操目光晦深地望著后世人揣度的結論,看著它仿佛嬉笑一般提出的銅錢之多只能用以車載的發言,心里多出了一抹夾雜著酸澀的羨慕。
縱然儒家輕蔑金錢,可是誰家打仗修整什么的不需要花錢呢
沒有錢怎么打仗,怎么統一天下啊
曹操結束之后就狠狠搞上一筆咬牙
不就是整頓貨幣發展商業嗎
他還不信他們曹、大漢,上下都找不出來哪怕一個精通這方面的人才
已經很自然地開始沿用后世人口中的稱謂,儼然差點忘記要給皇帝留下點顏面的曹丞相如此這般惡狠狠地想著。
蜀漢的直百五銖,最早是劉備為了兌現自己對麾下士兵,拿下益州之后庫房寶物隨便拿的承諾,而無奈選擇的應急之策。
庫房寶物全都給手下人了,那么某種意義上散盡家財的昭烈帝就不得不面對軍用不足這個問題,尷尬地選擇鑄造大錢。
劉備先生果然說得對啊。
想到前面諸葛亮對他的詢問,有些尷尬的主公摸了摸鼻翼,然后果斷地對著謀士就承認了自己的疏忽。
“我未來,原本應該確實沒有想到這一點上。”
而諸葛亮當然表示諒解,善解人意的臣子甚至為他補充好了理由“劉璋一日不定,益州便一日不平,百姓便多流離一陣。主公此舉,主要考慮的莫過速穩定時局而已。”
“至于后續該如何處理,”他笑著,安撫似的拍了拍劉備的掌背“那是我們謀臣的責任了。”
也許是這次的效果還算不錯,蜀漢此后也就沿用了鑄造大錢的傳統,依靠蜀錦這一硬通貨作為貨幣背后的支撐,陸續出現了大平百錢、大平百金、定平一百等虛額貨幣。
這些貨幣從出土實物來看,雖然也有后期減重的趨勢,但考慮到吳蜀兩國之間互惠互利的經濟交換模式,東吳地區出土了大量蜀錢的情況,應該主要是擔憂銅料大量流失而主動做出的改進,而不是貨幣本身出現了失衡問題。
造型和鑄造工藝相當精美,是三國三家中最為優質的
貨幣,
在吳蜀兩國都存在著普遍的流行。
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