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是諸葛亮哪怕能夠意識到貨幣霸權的重要性,歷史上卻依舊沒什么大的動作,而東吳也敢于放心大膽地引進蜀漢貨幣的原因。
就算你蜀漢立國之基是商業怎么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只要你糧食生產不足,那就是糧食安全存在大問題,沒辦法完全獨立自主啊
蜀漢有錢沒糧,東吳有糧缺錢。
你說這不是巧了嗎大家互惠互利,天作之合啊
蜀漢a東吳yue
你不要搞得他們很樂意這樣合作一樣好不好
大家誰不想統一啊,這樣相互牽制著達成的平衡,你真以為是他們真心實意想要維持下去的嗎
別太荒謬
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正是因為這樣密切的,甚至稱得上有些相互依賴著的經濟關系,才使得東吳與蜀漢之間,雖然也時常發生大小摩擦,又是荊州問題又是夷陵之戰的,可是每次到了最后,還是不得不維持起一種聯盟的關系。
所以哪怕劉備前腳才輸了夷陵之戰,最后白帝城托孤,諸葛亮上臺之后,就算心里一萬個不情愿也還是得捏著鼻子和東吳重新和好結為盟友。
所以哪怕孫權從曹丕手上摳好處騙得如魚得水,面對堅定不移要他送兒子的曹魏和剛剛被他大敗的蜀漢,還是痛快地選擇了遣使后者請求聯盟。
所以等到最后,司馬昭作為曹魏實際掌控者派手底下人去滅蜀漢之時,東吳作為唇亡齒寒的隔壁政權,其實還是果斷點兵發兵,準備援助盟友的。
“夷陵之戰,我輸給了東吳”
劉備先是驚愕,隨后毫無負擔地就投入了緊張的分析之中“夷陵、應該還是它前面提到的荊州問題。”
盡管荊州眼下并不算他完全拿到手中的存在,只有荊南四郡可供差遣,本來差不多都快要拿到手的南郡,也因為孫權那邊忽然冷淡下來的態度,歸屬而顯得有些撲朔。
是他之后為了統一,在穩住益州后堅持孔明給出的方案,決定奪下荊州,所以和東吳那邊開戰了嗎
眉頭緊蹙著,劉備不知道為什么,心里總有種揮之不去的憂慮,直覺總認為,這件事的背后仿佛還應該有著一些隱情。
他想到東吳那邊有一陣子,表面盡管依舊平和,但總森然地給他一股莫名寒意的表現,始終難以安定下心緒。
而諸葛亮不知道他為自己直覺的困擾,看著夷陵之后的白帝城托孤以及蜀漢最終的滅亡,面色凝重著捏緊了扇柄。
主公夷陵之后,怕是命不久矣。
他在意識到這點的同時,
就發自內心地期盼著后世人能夠給出那夷陵的更多訊息。
可是沒有,
并沒有。
諸葛亮不知道自己心底那股復雜的情緒到底該如何形容,像是有人緊緊攥住了他的心臟肺腑,控制住了他血液的流動,只能感覺到一陣揪心的痛苦和失落,連帶著呼吸都有幾分困難。
光幕還在繼續。
只是可惜啊。
劉禪投降得實在太快了。
劉備什么
縱然后世人此前已經有過鋪墊,表示蜀漢是最先滅亡的政權,但是心底也有著自己的驕傲,劉備尚且以為還算遙遠的亡國訊息,霎時猝不及防就撲到了眼前。
劉禪是誰是他的兒子啊他那個前面還被提到,被孔明先生好生輔佐過的兒子啊
大漢在他兒子的手上就滅亡了